第23頁(第1/3 頁)
第一,洋務運動儘管有抵禦外侮的內容,但卻是作為太平天國為代表的人民革命對立面而發生的。
第二,洋務運動的指導思想是&ldo;中學為體,西學為用&rdo;。如果說&ldo;師夷長技以制夷&rdo;是這一思想萌芽的話,&ldo;借師助剿&rdo;則是在某種程度上把這一思想付之於實踐,並初步確立其體系。
另外還有一個重要的被人忽視的問題,那就是&ldo;借師助剿&rdo;在一定程度上解決洋務運動的社會基礎問題。在&ldo;借師助剿&rdo;過程中,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奕等洋務派頭目,與上海為中心的江浙沿海策劃&ldo;借師助剿&rdo;的買辦官紳,或是有所結合,或是取得某種一致和默契,在他們各自需要對方的支援的時候真的相互支援了,從而逐步統一於&ldo;自強新政&rdo;的&ldo;中體西用&rdo;的總方針之上。而且從另一方面說,以上海為中心的江浙買辦官紳所策劃的&ldo;借師助剿&rdo;,對洋務運動起了某種引發作用。這就有理由說,上海為中心的江浙買辦官紳的勢力,理所當然地成為洋務運動的重要社會基礎。
二、&ldo;借師助剿&rdo;的歷史溯源
二、&ldo;借師助剿&rdo;的歷史溯源
&ldo;借師助剿&rdo;被清廷認可雖在1860年以後,但在地方上(主要是上海地區買辦官紳醞釀和進行&ldo;商借洋兵&rdo;活動),卻於1852年9月上海小刀會起義時即已開始。這與當時所處的歷史背景有關。
1852年夏秋間,上海小刀會起義已露一定端倪;太平軍猛攻長沙;好多地區的反清會黨也都在積極響應。清朝的官紳士商幾乎都預感到巨大的危機即將降臨,其間以上海及其周圍沿海地區反應尤為強烈。在這種形勢下,兩江總督陸建瀛巡閱長江,在上海時&ldo;希望洋人來代為保護&rdo;、&ldo;商派火輪船入江助剿&rdo;的呼聲頗高。到1853年春,太平軍從武昌沿長江東進,勢如破竹。對清王朝來講,時局更為危急。儘管清封建統治者對沾上&ldo;夷&rdo;味的東面一貫拒之門外,把&ldo;夷兵&rdo;、&ldo;夷輪船&rdo;引入中國認為是悖逆,但這時,&ldo;借師助剿&rdo;之議,卻突然成了從最高統治者鹹豐帝、欽差大臣向榮到上海商人都極為熱心的話題。鹹豐、向榮、陸建瀛和蘇撫楊文定等,連連飭令上海道吳健彰向洋人&ldo;僱備洋船&rdo;&ldo;合力剿賊&rdo;。在黃浦江畔,早在該年 1月,駐上海法國領事敏體尼就向本國政府報告:&ldo;城裡的富戶不斷地請傳教士來勸說我,要求派法國軍艦來上海&rdo;,幫助防禦和鎮壓人民革命。
很清楚,太平軍沿江東下南京和上海小刀會起義即將爆發,不僅對清王朝統治構成&ldo;巨患&rdo;,也對外國侵略者在上海和江浙沿海地區半殖民地秩序形成了現實威脅。&ldo;商務是在停頓中&rdo;的哀嘆,使他們產生了與清政府勾結起來的迫切願望。英國駐上海領事阿禮國在收到吳健彰的乞援熙會後,欣喜若狂地報告駐華公使文翰說:&ldo;英國只要小有作為,便會產生決定性的作用,其事是何等輕而易舉,而又何等信而無疑呵!&rdo;文翰隨即建議英國外交部進行武裝干涉;法國駐華公使布林布隆也於3月31 日指示敏體尼:可派一艘軍艦&ldo;溯江而上,直駛南京,這樣就能在必要時對清朝其他官員給予同樣的庇護&rdo;。
然而,中外雙方未能一拍即合。兩者之間的矛盾決定了他們不可能馬上在軍事上勾結起來。從外國侵略者方面看,他們雖認為清政府&l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