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頁(第2/3 頁)
do;。19世紀70年代中期以後集中人力物力進行海陸軍建設,就是為抵禦外敵而進行的,其規模遠遠大於為了鎮壓人民革命而採取的軍事措施,並培養了大批新型的科技人才;又由於認識到要真正地強,必須富,於是大辦近代工商業,這就是所謂&ldo;強與富相因&rdo;。這種主要意在抵禦外侮的活動奏效如何?伊黎收復了;日本在相當一段時間裡偃旗息鼓了;中法戰爭做到&ldo;不敗&rdo;或&ldo;稍勝一籌&rdo;了;殖民地化彼阻止住了,半殖民地化披延緩了,清王朝的統治雖沒有他們預期強盛,但也未被淹沒掉。這些表明,洋務運動在抵禦外敵上也已部分的達到了目的。
可能有人要說,清王朝之所以不被列強所淹沒,主要是由於妥協退讓犧牲民族權利的結果,不是因為洋務運動使國力有所加強的緣故。這話有一定道理但不全面。在歷史上國與國之間的關係,如同階級間的關係一樣。在階級鬥爭中,敵方如果力量強大到佔壓倒優勢,是一定要吃掉對方的;同樣,這個&ldo;對方&rdo;如果力量允許也是不會輕易讓步的。人類社會階級間、敵國間的較量,實際是力量對比的較量,沒有什麼仁慈可言的。列強之所以沒有&ldo;吃掉&rdo;清王朝,是因為清王朝還有不被&ldo;吃掉&rdo;的力量,這種&ldo;力量&rdo;表現是多方面的,例如廣大人民的自發鬥爭實際上對清王朝起了支援作用之外,洋務運動使科學技術經濟軍事力量得到加強,是一個重要原因。老實說,沒有洋務運動引進和學習先進科學技術,沒有在這過程中建立起來的裝備較為先進的海陸軍在戰場上與武裝到牙齒的列強對陣和較量,雖有被梁啟超稱為中國具有&ldo;第一流&rdo;&ldo;外交術&rdo;的李鴻章,也不能在談判桌上談斤論兩、討價還價的。由此可見,洋務運動的自強求富結果未能做到將侵略者趕出國門收回被侵佔的利權,這是失敗之處;但在洋務運動中增強了軍事經濟力量,列強未能瓜分中國使中國殖民地化,洋務運動起到了相當的作用,因而不能不認為它的成功之處。向之論者常常有下列一種觀點:認為中國不被列強所瓜分和殖民地化,都是義和團等人民革命的力量,洋務派洋務運動在對外敵鬥爭中起了相反的破壞作用。按照這個邏輯,彷彿是說,沒有洋務運動引進先進科學技術和建設新式海陸軍和新式工業企業,列強早就被趕跑了,中國早就獨立富強了。這無論從史實或邏輯上都是說不通的。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