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1 章 祝福3(第2/6 頁)
棠故作誇張地明嘲暗諷,底下的道學家聽到這話當即冷哼:“貞節牌坊表彰節孝烈婦,祥林嫂逃而被抓,不死屈從,既不守節又不成烈,豈能擔得起一座牌坊?”
“可笑,她將牌坊當什麼了?”
唐朝。
武則天幾不可察地眯了眯眼:“守節?好一個凜然之行。”
她的語氣含了幾分涼薄的譏諷,卻不是為祥林嫂。所謂節義,比起謀生又當如何?
上官婉兒l更是不理解:“丈夫死了女子便不能再嫁?哪有這樣的道理?!”
北宋。
李清照不高興地拉下臉:“照他們這麼說,我後來決意與那張汝舟和離,豈非更是大逆不道?”
【但是封建禮教另有一重族權——孩子是父母的,如果他死去,那麼作為他所有物的妻子則會自動轉入他母親名下,從此婆婆擁有了對媳婦的處置權,婆婆要她改嫁,要把她賣掉,這是合理行使自己的權力,她就不能反抗。祥林嫂恰又處在這一族權的壓迫之下。】
明朝。
朱元璋眉頭挑了挑,眉心擰得更緊:“尊順公婆不是當然之理?”
怎麼聽楚棠語氣倒像是錯的一樣?雖說這婆婆做的也有悖倫常吧
漢朝。
劉徹往後坐了坐,神情中含有幾分冷色,他注意到了楚棠話裡“族權”這個詞,輕輕一哂,頗有些冷然的玩味:“怎麼,這是要將親族宗法也罵上一罵?”
另一邊,不少儒生更是炸開了鍋:“壓迫一詞好生沒有道理!兒l郎從父從母,其妻自然也須親順公婆,此為人倫應有之義。如你所言,豈非子不賢妻不肖?”
“唉!長此以往必將世風日下,道義沉淪啊!”
“簡直荒謬!似她所說,那尊卑又在何處?”
“什麼水鏡神蹟,分明是在蠱惑人心!”
他們群情洶洶,各個慷慨陳詞爭相攻訐,只怕被這“謬言”汙了耳,慢了一步便是自甘沉淪道統不存。倒是如韓愈、杜牧等精通典籍經義的文士在愕然之後迅速冷靜了下來,聽出兩段話語之間昭示的矛盾,暗自沉了心思,生出層層憂慮來。
【從之前的文段裡,我們可以看到婆婆的冷酷無情與自私自利,她只將祥林嫂當工具,當一個可以售賣的商品,利用封建族權無視、踐踏祥林嫂的尊嚴。】
【同樣的還有大伯,由於賀老六和阿毛都死了,他就來把老六家的房子收走,將
() 祥林嫂趕走,迫使她走投無路。這種做法明明違背公序良俗,可在族權的保護下竟然取得了合理性,不得不說是一種】
“荒謬。”
太極宮內,孔穎達的聲音與水鏡中的女聲重合,惹得御座上的帝王與其身邊同仁微微側目。孔穎達吸了口氣,躬身向上首的君王告罪,又神情凝重道:
“時人以為夫守節為禮之當然,然其婆婆卻可以將之賣出,賣出便不能守節,夫權與族權竟呈相牴牾之勢,因理得權,行的卻是悖禮之事,禮法於之豈非荒謬?”
魏徵接過他的話:“依文章中衛老婆子之言語,竟對婆婆的處置頗有讚賞之意,可見他既是認同,又對之習以為常。所謂禮法,說存亦存,說亡亦亡。”
“勿忘了後文。”房玄齡目光明銳,“婆婆以賣媳換取銀錢,山民以為常,俱往喝一杯喜酒,土風如此;魯鎮之人則責祥林嫂以敗節,兩地之風截然不同。”
“山民生計艱難,固有野蠻之行,貧之病也。”長孫無忌跟著微微感嘆。
上首的李世民聽聽著座下臣子的討論,李氏裘馬世家,不歷謀生之惡,然他亦曾眼看過隋末亂世。亂世之中民生多艱,質妻鬻子屢見不鮮,雖知情有可原,未嘗不嘆息痛恨,只確乎少有人提及被賣女子之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