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七四節 二分明月(第3/6 頁)
江才算完結。
蕭布衣遠望揚州城廓漸近,有感一路行程,頗為感慨。
洛陽到江都的運河施工足有兩千多里,永濟渠的長短也是相若,再加上邗溝和江南河,大運河可以說是自古未有的壯觀奇蹟,運河四段連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的五大水系,經由如今的河北,山東,河南,安徽,江蘇,浙江的六大地區,在這個時候,實在是南北交通的大動脈。
蕭布衣一路南行,就是沿著大動脈到了江都郡的揚州城。
揚州城矗立在大江之旁,默視城外忙碌,城內繁華。揚州城隸屬江都郡,實乃是大隋除洛陽,長安外最為繁華的都市。
因從揚州順長江而下,可去海外琉球,倭國,以及南洋等地,帶回中原難見的奇珍異寶,比如犀角,珠璣,象牙,勃利諸如此類,利潤頗大,而商人用來交換的不過是大隋的尋常之物,所以這裡向來和張掖般,也是商人云集之地。
楊廣素來重視海外貿易,大業初年之後就常派使者出訪赤土南洋等地,以絲綢,綾綃,絲綿等大隋尋常之物和海外各國進行交易,鼓勵各國回訪交易。揚州水利便捷,是為大隋對海外最為重要的貿易前沿。
蕭布衣到了揚州城外官渡口的時候,江邊碼頭早就泊滿了大小船隻,有官有私。繁華忙碌中讓人感覺不到什麼戰亂的徵兆。
三艘大船停穩後,早有碼頭的接待官員上前問詢,官員雖是傲慢,對江上來往船隻盤查甚嚴,可見到大船的規模就知道來的非同尋常,早就換上了恭敬的面孔。
當得知是京都來的太僕少卿的時候,接待官員只差沒有去舔蕭布衣的大腳趾,蕭布衣不想驚動太多的人,心道自己也算是微服私訪,改個墓地風水也不必人人皆知,低調就好。他自從聽說陳宣華為人節儉,也勸說過楊廣節儉,對她倒是好生的尊敬。
在這個男尊女卑的年代,很多女人不過是貨物禮品罷了,就算士族閥門的女人也不例外,不然什麼長孫無垢,李採玉,李媚兒加上自己的那個蘿莉準老婆袁巧兮也不會成為拉攏年輕才俊的籌碼,陳宣華雖然自身不幸,卻為天下人做了件好事,就算自己都被惠及,不能不說是少見的女人。
蕭布衣覺得還是按照規矩做事的好,陳宣華不喜鋪張,他也如此,當下和接待官員客氣了幾句,早早的和孫少方,阿鏽等人悄然進了揚州城。
他跟隨的護衛實在不少,全部由孫少方約束,去揚州城官方的行館先安頓下來。蕭布衣卻是早早的給他們點零花錢,讓他們莫要驚動百姓,不然壞了自己的事情,聖上動怒,他也是無能為力。
蕭布衣考慮的周到,眾禁衛轟然稱是,都說誰要給蕭大人鬧出事來,不用蕭大人過問,大夥都會把他扔到長江去喂鱉。蕭布衣知道眾禁衛也憋的狠了,讓孫少方帶著眾禁衛出去耍耍,自己卻帶著周慕儒和阿鏽來遊歷下這千古之都。
‘十里長街市井連,月明橋上看神仙’,‘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想著這些千古傳誦的名句,蕭布衣對古時這個二分明月之地滿是嚮往。
二分明月是古人對揚州的讚美,緣來自唐代徐凝的一首憶揚州,徐凝稱讚揚州的月夜,這才說什麼,‘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後人對揚州由此嚮往的如夢如幻,多以二分明月代替揚州。
到了城中,蕭布衣才發現古人多半喜歡夜生活,所以對明月推崇備至。自己白天來看,只見到車水馬龍,曰頭高懸,橋上沒有神仙,滿是和自己一樣想看神仙的俗人。明月不在,玉人不知道上哪裡教誰吹簫去了,也是影蹤全無。
不過揚州和蕭布衣久在的東都倒有相通之處,就是城中河道縱橫,水系頗為發達。
二十四橋不過是虛指而已,這裡河道上的石拱橋不下百計,居家依水,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