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再見,先氏家族(第1/4 頁)
荀林父大為感動,尤其對士渥濁那個感激自不用多說了。
這一次失敗,他完全明白,純粹是自己指揮上的失誤,以及先縠、趙氏兄弟等人的急於立功,導致帥令不通。
相比之下,士會、郤克等人的表現那是可圈可點。對士氏家族,荀林父決定好好報答。
雖然晉景公對泌地之戰不再追究責任了,各將佐都鬆了口氣,但有一個人內心是恐懼的。
那便是導致泌地之役失敗的罪魁禍首先縠,先縠早就把腸子悔青了。
如果不是自己違反軍令強行渡過黃河,如果不是在荀林父、士會、趙朔、郤克等人已經作出了與晉國和談決定的情況下,自己百般阻撓,那就不會爆發晉楚這一場大戰。
先縠的恐懼來源於晉國對責任追究的歷史。想當年,胥甲在晉秦河曲之戰中,違反軍令,結果導致秦軍全身而退,使晉軍無功而返。
這個責任,直到七年後仍舊被追究,結果胥甲被流放去了衛國。
怎麼辦?
先縠能夠想到的便是立即補救!
作為先氏家族掌門人,堂堂前中軍元帥、春秋第一名將先軫的後人,先縠並非是沒有智慧的。
他迅速思考起一個問題,晉國在泌地之役後面臨著的困境是什麼?
很顯然,中原霸主這把交椅被楚國人奪走,中原諸侯,幾乎都倒向了楚國。
如果憑著自己的努力,能夠將中原諸侯都重新團結到晉國周圍,那豈不是大功一件?
趕快趁著國君不追究戰敗責任之際,多立些功勞吧,就象那個趙穿一樣,河曲之戰同樣違反軍令,甚至他還弒君!
但透過迎立新君、甘為質子等,趙穿將功補過,最後不是活得好好的?
那要怎麼才能將中原諸侯團結過來呢?
先縠有了主意。
先縠去求見晉景公,對晉景公道:“主公,現在我們戰敗後,一些諸侯都歸順了楚國。
但是據臣所知,還有宋國、衛國、曹國等國此時還沒有明確表態,到底還有哪些諸侯願意繼續尊我們晉國為諸侯之長,這個問題是需要引起重視的。
臣有意召集諸侯盟誓,整合整合我們晉國的擁護力量。”
晉景公對先縠本來是寄予厚望的,他將先縠提拔為晉國六卿的第二把手,本就是朝著中軍元帥培養的。
但先縠在泌之戰的表現讓晉景公失望了,不過,晉景公仍舊不相信自己的眼力判斷力那麼差。
在他心目中,先氏家族一直是晉國的棟樑之材,先縠也應該可以作出象他先祖那樣的不朽功勳。
此時見先縠提出這個想法,晉景公馬上答應了:“好,那寡人就等著你的好訊息。”
公元前597年冬天,晉國中軍佐先縠與宋國、衛國以及曹國的大夫在清丘舉行盟誓。
令先縠失望的是,他發出的通知當然不止這四個諸侯,但是來參會的就只有這四個。
想當年,晉國振臂一揮,呼啦啦一下子可以召來十幾個諸侯。現在,泌之戰晉國新敗,中原諸侯就呼啦啦倒向了楚國。
但不管如何,先縠至少還是和宋國、衛國、曹國舉行了盟誓。
盟誓的核心內容就八個字:幫助受難,討伐貳心。史稱清丘之盟。
只是先縠所沒料到的是,哪怕只有宋、衛、曹這三國表態支援晉國,同意以後要在晉國的領導下幫助受難討伐貳心,但真正願意遵守這盟誓的,僅僅是一個諸侯,宋國。
泌之戰後,處境最困難的諸侯當然是宋國了,因為宋國本就是楚國的世仇。
楚軍在取得了泌之戰勝利後,立刻對宋國的附庸國蕭國發動了攻擊,滅了蕭國。
在宋國看來,楚國的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