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晉楚鄢陵之戰(4)(第2/2 頁)
就是指在任何情況下能臨危不亂,從容不迫。
好以整暇這個成語,就是由欒針發明的。
原來,欒針是想讓自己知道,他曾經對自己講過的關於晉軍的事,確實是真的。
欒針真乃君子也。公子嬰齊心裡暗暗嘆了口氣,然後,接過酒,一飲而盡。
他的車右急了:令尹大人,你怎麼敢喝敵人端上來的酒啊?萬一是毒酒怎麼辦?
公子嬰齊笑道:欒針是真君子,不可能行此卑鄙之事。
是的,欒針是真君子,那是對於個人而言。但為了國家,他未必便是真君子,比如這次敬酒。
欒針的目的很簡單:穩住楚軍左軍就行!
整個戰局的核心在中軍,他知道中軍那邊,晉軍將全部賭注都押了上去,自己能夠把楚左軍拖住,那就大功一件了。
公子嬰齊不知道,自己卻是中了計,連對方的酒都喝了,還好意思再打打殺殺麼?
公子壬午的楚右軍的情況如何呢?也差不多。
楚右軍雖然沒有戰地使者和戰場敬酒那一套,但由於拖住楚國右軍的是晉軍半支新軍,兵力不濟,所以,晉軍不會冒然發起攻擊。
而公子壬午對打仗這一套實在是外行得很,所以他非常小心。
於是,一邊是楚左右兩軍在戰場上悠哉遊哉,一邊是楚共王那邊的中軍在苦苦作戰,而且戰況十分慘烈。
敵人一批批衝上來,一次次被擊退,楚軍士兵一批批倒下,再一批批補充上來。
楚軍的戰鬥力給晉軍將士們帶來了很大的麻煩,戰鬥打響後,雙方三軍對抗,左右兩軍的互相對抗,算是在玩過家家那樣的遊戲。
而中軍,在明顯是晉軍兵力超出楚軍足足一倍有餘的情況下,雙方最多打個了平手。
楚共王當時才二十五歲,年輕氣盛,在慘烈的戰場上卻是毫無怯意。他親自指揮楚軍衝殺,給任何人看了都熱血沸騰。
這是楚國國君的傳統,在戰場上,楚王總是衝鋒在前的,楚王不但經常帶兵打仗,還親自上一線,並且總是對將士們說:“勇士們,跟著不穀,衝啊!”
再看晉國國君晉厲公,他就遠遠站在一個高臺上,在衛士們的嚴密守護下,目瞪口呆地看著這慘烈的兩軍混戰場面。
他看得很清楚,如果晉軍不是人多勢眾,估計此時就要被楚軍擊潰了。
膠著的形勢,楚軍越殺越勇,晉軍則開始有些動搖了。
:()春秋晉國風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