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崤之戰秦軍慘敗(第1/2 頁)
根據當時的禮制,一國大喪期間是不能出兵討伐他國的,同時他國也不應來討伐正在國喪期的諸侯。
秦穆公正是認定晉國正在為晉文公舉行國喪,肯定不會出兵。
所以,秦軍的行進和撤軍,走的是一條極其危險的路線--崤函通道!
崤函通道分陸上通道和水上通道,其中水上通道是秦國統一後開通的,此時僅有陸上通道。
陸上通道又分南崤道和北崤道,秦國和晉國以黃河為界,秦國欲東進中原,必然要經過此崤函通道。
從現在的地圖上看,秦軍西出潼關,經陝州,過硤石關到今新安縣東,再到新鄭,全長約400多里,是關中通往中原的咽喉要道。
傳說,周文王曾經巡視此處,遇雨而在崤山主峰嵌釜山下避雨,故設有文王避雨臺,這正是南崤道與北崤道會合處。
但這條通道其實主要在晉國境內,秦軍三百乘戰車出秦國奔赴中原,明知晉國瞞不過晉國,但晉國正值國喪期,所以秦軍想當然認為這是一條安全的通道。
秦穆公也正是借晉國國喪期間,想迅速解決鄭國問題,為秦國在中原找到一塊立足之地。
晉國中軍元帥先軫當然不肯!
在先軫眼裡,收拾了楚國後,晉國最大的危險或者說是最危險的潛在敵人就是秦國!
對秦國,先軫早就有了安排。
這一次,當秦軍東進時,先軫不為所動。
但他已經秘密聯絡了姜戎部落,給予了厚重賄賂,要求姜戎部隊出兵共同打擊秦軍。
先軫從不搞什麼帥對帥、兵對兵、車對車的貴族式戰爭,他的戰爭世界裡永遠只有對勝利的追求。
“設立伏兵,把戰場選擇在崤山通道。”中軍帳內,先軫開始分兵派將。
公元前627年4月初,晉五軍悉數出動,由晉襄公親自率領。
晉襄公第一次上戰場,但他此時還服著喪,穿著白色的喪服,按理不能上戰場,於是晉襄公果斷將喪服染成黑色。
黑色,是晉軍軍服的顏色。由於晉襄公回來後繼續穿著這件黑色的衣服辦完了晉文公的喪事,從此,晉國的喪服也統一改成了黑色,這是晉國人民對晉襄公的尊重!
晉襄公以梁弘為右御,以萊駒為車右當然,他的工作主要是亮個相,以激勵士氣。
所以,根據先軫的部署,晉襄公就在崤山某制高點觀戰。
先軫給姜戎部落分派的任務是關門,即待秦軍全部進入崤函古道後,迅速將後路堵死。
晉國五軍由各自帥佐率領,全部埋伏於崤函通道一側的山上,準備滾木擂石。
此次作戰,儘量避免與敵人短兵相接。
按先軫部署,只要敵人進入包圍圈,晉軍就用弓箭、石頭招呼即可。
何時發起進攻?
先軫自有辦法。
他命人在崤函通道腹地某處設立旗幟一面,旗幟下用亂木擋路。
只要旗幟一倒,鼓手立即擂鼓,全線發起進攻。
秦軍來了,三百乘戰車的秦軍離開故鄉已經三四個月了,大家歸心似箭。
為了早點回國,他們以及他們的主帥孟明視、西乞術和白乙丙都選擇了捷徑。
來的時候也是走這條道,安全得很。
但他們沒想到,這是一條通往死亡的捷徑。
秦軍進了崤山峽谷,約行十數里,主帥孟明視突然得前方先鋒來報,說有亂木塞路,人馬俱不能通。
孟明視心下慌然:“來時不見有亂木,難道果真有晉兵埋伏?”
孟明視急上前親自去檢視究竟。但見前方道路中間豎立紅旗一面,旗杆約長三丈有餘,旗上有一“晉”字,旗下都是縱橫亂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