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人情(第1/3 頁)
一晃便入了八月。
各郡、各縣、各路的學子們早已進了長安。待初步遴選後,各自就有各自的去處。有錢的尋個客舍住下;有人的則投奔自家親戚;沒錢又沒人的只好在城內尋個活計,有吃有住就行。
與首屆相比,此次報考的學子幾近翻了兩番不止,若非將報考的時間較之前提前了兩個月,僅是篩選呈遞上來的策論這一條怕是遠遠不及。誠然,報考人數雖有增長,但初選透過的學子較先前只多了兩千餘人,這已然接近貢院容納的極限。
因此次主考的官員是尚書令及兩位翰林院的供奉,多數學子也不敢隨意地去拜山頭。
可說來也奇怪,尚書令統領百官,總攬政務,怎還選派去做如此具體、繁瑣的事務,多少顯得大材小用了些。
然,既是陛下欽點,加之又有禮部、吏部及國子監從旁協助,此屆科考的官員名錄與首屆幾乎一致,唯一不同的僅是將林盡染替換成為林靖澄。
不過,諸如林盡染、韋太師等人很清楚,且不論這位林尚書謹慎的脾性,平素公務纏身的他幾是很難分身照管科考的一應事宜,這主考官一職不過是掛名,權力大多得下放到兩位供奉和其他職司手中。如是就可能出現隱患,倘若真出現了什麼差池,或許得盡數算在他的頭上。
難道皇帝陛下是想借題發揮,以疏忽職守為由處置林靖澄?
說回正題,此次科考有兩場,分別是以明經和明法兩科,定於初五和初八舉行。暫且剔除詩賦一環,策論的方向也極具針對性。可以說,首屆的科考不過是牛刀小試,如今已慢慢步入正軌,行之有效的規章制度也得層層佈施下去。諸如縣試、院試、鄉試、會試等一層層的考核,以及對應舉子的特權,這些皆已囊括在內。
這回崔秉志作為考官之一,因貢院的事務繁冗,抽不開身,故特意託林盡染相送,只是眼下瞧來,向成林的心態較上回確實好上許多。
“向兄可有信心?”
向成林連忙拱手揖禮,有些結巴道,“學···學生有信心。”
林盡染壓了壓他的手,抿唇一笑,“不必拘束,我也算是崔伯伯的學生,我們平輩論交。”
“這可不行!”向成林面色端正,很是誠懇道,“首屆科考,林御史就已是天下學子的座師,學生不敢僭越。”
“向兄這話若是被旁人聽了去,該說你是個馬屁精!”
向成林知曉他這是調侃之意,面頰一鬆,露出憨憨的笑容。
“明經和明法,你選了哪科?”
“學生都選了。”向成林語音稍頓,想了想方道,“崔先生建議學生只選明經科,因這兩年詩文典籍也抄了不少,心得體悟良多,而明法科相對生疏些。但此次科考優先遴選兩科學子,其次再從單科中選拔優異者。學生以為若是此次科考不中······”
林盡染遽然打斷道,“哪有說自己科考不中的,呸呸呸!”
向成林一怔,見他一臉正色,只得照模照樣地學著‘呸’,隨即解釋,“學生想試試,也算是檢驗這兩年的學業到底有何長進。”
林盡染抿唇一笑,語調略緩,“崔伯伯特意託我在路上囑咐你幾句。”
“學生洗耳恭聽。”
“此次科考較上回確實難了些。可這兩年,向兄的學業突飛猛進,崔伯伯相信以你的學識足以應對。這第一,就是放平心態,忘掉過去。”
崔秉志顯然是擔心他復又回憶起文英殿殿試的情景。畢竟此次科考得歇在貢院中,雖對外宣稱能供八千名學子應考,但院內的號舍僅能容一人坐下,若晚間安歇,尚得半蜷起身子。
如此壓抑的環境、緊張的氛圍,崔秉志的擔心不無道理。唯一值得寬慰的是棉被、吃食、飲水、燈燭等物,悉數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