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2章 新人(第1/2 頁)
第二天,冀省和各專區的報紙就刊登了王致遠同志擔任冀省第一書記、省軍區第一政委、代省長的訊息。
各大報紙頭版頭條,在全省發行。
昨天通和廣播電臺、省廣播電臺也透過廣播將這個訊息傳播出去了。
一起刊登的不止有這條訊息,還有王致遠的履歷。
報紙上的第一版,同時也刊登了一個副標題文章,黨內要民主,要唯才是舉,不能搞論資排輩那套。
下面也專門寫了文章,大致將王致遠的任職,全票透過的事情描述了一下,還夾雜了不少首長的發言。
今天整個省裡都在討論這件事情,對於王致遠的討論很多,有年齡上的討論,有成績上的討論,有作風上的討論……
基本是隨處可見,不管你是在外面喝茶,還是在村口聊天,甚至一些單位裡面這樣的討論也是不少。
王致遠剛到辦公室,看著桌子上的一排電話,其中紅色的電話,很是顯眼,有些不太習慣。
秘書還是由章識言擔任,等通和地區的事情處理好後,王致遠也準備將胡玉良調過來。
沒多久,一些地委的同志就過來彙報工作了,距離近的昨天就過來了,有些距離遠的,還沒有到。
各地委的同志,王致遠打交道過不少,擔任第二書記的時候,不少同志也過來找王致遠彙報過工作。
目前冀省的情況,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上半年書記處的幾位同志帶人到各個專區去好好查了一番,群眾也反映了不少情況。
那個時候也處理了不少人,王致遠和其他幾位書記帶人下去,先警告,再行動,也處理了1000多人,填補了一下通和監獄的空白。
專區問題不大,這些問題後面再說,王致遠也聽著各專區的書記,彙報著各地的情況。
主要還是農業方面的,工業方面各專區都不是很多,而且王致遠有一項主管工作的就是工業。
今年農業很不錯,相比於以往,各地算是風調雨順了,災害也是些小災害,範圍都不大,損失有限。
再加上各專區在農業上進行了一些調整,擴大了經濟作物的種植範圍,農產品今年提高了收購價,各地的農業生產總值是蹭蹭上漲。
再一個就是大力發展合作社,一些小作坊和集體企業也在各地興起,隨著各行業的一些技術推廣,不少變廢為寶,原材料再生的知識被普及。
手工技術也大量傳播,不少手工商品一時間也大行其道,流通各地,增加了不少群眾的收入。
集體企業就不說了,各地都有大量的經驗,只要生產搞好,完全就沒有虧本的可能。
聽了一些同志的彙報,王致遠也就是叮囑了一些事情,誰出事誰負責,王致遠的作風大家也是瞭解的,一個個也是做了保證。
沒多久,劉兼青、趙前發也就過來了。
王致遠也沒多說廢話,問了一下通和地區的情況,不少事情王致遠還是知道的,胡玉良每天也都會做彙報。
也在按照預定的道路在發展,兩人也各自訴說了一些事情。
“對於通和地區,我是打算交給你們兩個的,但是誰做主,我一時間也不好拿定主意,準備跟你們好好談談,宜早不宜遲,今天就將這個事情確定了吧,後面我事情還不少。”
工作這麼久,兩人也當然知道這意味著什麼,以現在通和地區的體量,省委常委裡面必有一席之地,王致遠就是這樣上去的。
機會就在眼前,王致遠也不知道兩人會做什麼選擇。
王致遠對他們都是認可的,劉兼青雖然是後面過來的,但他是李部長點名安排過來的人,在後面一些事情中,王致遠對他也是認可的。
能夠將人民群眾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