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農業(第1/3 頁)
通和專區下面各縣的工廠很少,主要是離京城和天津近,在這一塊開工廠還不如去京城和天津開工廠,導致周邊工商稅收也沒有多少。
王致遠在通和縣給大家培訓工人,讓這些人回到各地,在政府的主導下開辦磚瓦廠、水泥廠,現在看來各地也沒太用心,現在大家派過來的學員都少了很多。
主要是各地窮,連磚瓦廠、水泥廠都投入不起,生產的東西都是政府自己用來搞建設了,沒有產生可觀的利潤,還要給工人發工資,相當於月月虧損,建設得越多虧得越多,統收統支後,還不如找上面要。
這種現象很普遍,主要是現在還是以農業為主,大家對發展還沒有一個清晰的認識,有認識也沒錢發展。
等王致遠規劃出來後,大家照著做,形成一個正迴圈,就會越發展越好,畢竟市場還是很大的。
王致遠向周圍的村民問道:“大家去年田裡種植的是什麼?收成怎麼樣?”
“王書記,我家去年種植的是小麥和玉米,收成都不錯,小麥畝產有86斤,玉米畝產達到了210斤。”
“我家也是種植的小麥和玉米,收成比他家低了一些,不過也差不多。”
“我家還種了高粱和棉花,只是種得不多,高粱每畝有185斤,棉花大豐收,畝產有27斤。”
……
王致遠聽著大家說的產量,一時有些恍惚,但是又看見大家喜笑顏開的談著收穫,就知道大家對這個收穫還是很滿意的。
王致遠還是有些詫異,沒想到這邊的農業產量這麼低,王致遠看著朱務平,朱務平也點點頭確定。
等大家說完,王致遠一時也不知道該說什麼,這樣的產量,即使土地多了一些,但也只夠填飽肚子。
按主糧小麥畝產86斤,玉米畝產210斤。人均37畝土地,一年的收穫也就10952斤,這邊產量低,農業稅收百分比就會低不少,一年的個人收穫也不到950斤,種地收入完全沒有多少。
人均37畝地,也就意味著家庭主要勞動力在土地上忙活的時間多,但是這點收穫,王致遠都不忍直視。可是大家說起這個收穫的時候很開心,主要因為這幾年年景不錯,每年都是大豐收。
要是碰到災年,產量會進一步降低,那個時候就很難吃飽了,不過有自己的土地,還不至於賣兒賣女。
其他什麼高粱畝產185斤、棉花畝產27斤、穀子(小米)畝產98斤等的產量在王致遠看來都太低了,但看大家的言談,就知道這些產量比平均產量還要高不少。
王致遠突然發現,這樣的產量,在北方還是很普遍的,以前一直沉迷於通和縣的產量,以為通和縣49年的產量跟北方其他地方差不多,但是忘記考慮通和縣的特殊性。通和縣土地產量高,能養活的人多,人口密度比北方其他地方大不少。
通和縣原始水利就好不少,兩條河流經縣城,還有各種水澱,灌溉條件也很優秀,算是周圍的上田了。
固城的農業產量如此,周圍縣城的農業產量估計也是差不多,王致遠瞬間就感覺棘手了。現在還沒有高產的良種,有良種也沒有充足的化肥和農藥、水利,化肥要好幾年才能滿足周邊的縣城。
農業發展已經進入了一個小的瓶頸,現在急需外力來改變,最好的方式就是走合作化路線,搞初級合作化,大家一起努力提高生產。
王致遠笑著說道:“大家去年的收成挺不錯的,你們這邊有沒有考慮走合作社的路線?”
農會主席在一旁說道:“王書記,我們年初討論過這個問題,大家沒有同意,還是願意搞互助組。”
“來,大家跟我說說,為什麼不願意搞合作社?”
“王書記,我們這樣單幹習慣了,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