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煙雨 第041章 神遊(第2/3 頁)
至於死心塌地幫著我龍兒爭奪舵主之位。”蔣道功微微一躬,接著道:“拜託了!”
道長還之以禮,還未將“你也別先謝我,這事還得經過我師兄同意,畢竟江湖是非招來容易、擺脫難。”說出口,兩道靈光飄然而去,好像他要說的話有些多餘。便架起雲步,向前方的三清福地飄然而去。
三清福地位於三清山北部南側九龍山口的龜背石上,東倚聚仙台,南靠九龍山,西鄰演教殿,北踞龜背石,佔據了三清山藏風聚水的最佳風水。
自晉葛洪與李尚書‘結廬煉丹’修道於此以來,歷時多年,經過歷代仙師們的擴建修葺,宮、觀、殿、府、坊、泉、池、橋、墓、臺、塔依據“先天八卦圖式”和“後天八卦圖式”設計佈局,造型古樸,線條優美,雕工精湛。石刻、石雕、建築數百,交相融合,風格獨特,精巧無比。
三清宮坐南朝北,前殿後閣,左右廂房,兩層兩進。
殿前是一塊花崗岩鋪地的平臺,平臺東側置“惜”字亭,北側置石香爐和石香亭,香爐基座四腳石雕螭頭,平臺北面正中仿儒家孔府等建置牌坊一座,以壯聲威的建制。
牌坊全部用花崗岩鑿制而成,頂蓋由兩塊整石構成懸山頂形式,上面鑿有象徵性的瓦壠,無溝頭滴水,頂上正脊用刻花魚龍大吻,正中置放了個寶葫蘆,整個造型小巧玲瓏,莊重華美。兩邊兩根方形石柱,石柱內側鐫有“天顏咫尺登壇皆俯首之恭,雲路迢遙入門盡鞠躬之敬”,石柱北側鐫有“左右靈官監察正法無情,上下信士朝奉誠心有感”,石柱南側鐫有“登殿步虛升太虛上之無上,入門求道悟真道玄之又玄”。
三清宮殿開三門,正中大門外設臺階五級,階下殿簷滴水處建長方形水池一方,龍泉池,池內建石香盆一座,正面刻“清靜”二字。
正殿宮門上方懸掛“三清福地”匾額一塊,正門石刻楹聯一副“殿開白晝風來掃,門到黃昏雲自封”,與金陵龍興寺內的一副對聯“廟內無僧風掃地,寺中少燈月照明”有異聯同義、相承繼襲之妙,道出了仙境福地風拂雲繞,虛幻縹緲的景象。
殿內供奉著道教玉清、上清、太清三位天尊,整個殿內梁、柱、牆、池、門以花崗岩琢磨鋪造為主,鑲嵌得嚴絲密縫,華麗、莊嚴、大氣,堪稱建築藝術精品,前來祈福的善男信女無不為之震撼。
前殿和後閣之間以十三級臺階相連線,腳踏十三階,吉吉福壽連。
後殿供奉觀音及十八羅漢,道佛同殿共堂,和諧相處,有別於其他道教名山佛道不相容的格局。正如閣內楹聯“三清殿內大闡慈悲之教,妙法堂中廣開普濟之門”一般,體現了三清山海納百川、包容永珍的博大胸懷。
道長來到三清福地,見觀主正在傳習弟子們強身健體之法門,走上前去,行禮道:“師兄,我歸來了。”
觀主停下手中把式,有禮道:“淨隱,此次出行,可有什麼什麼收穫?”
淨隱道長微笑道:“師兄,你又不是不知道,師弟我除了研習你傳授的武功外,其他的都沒好好關心過。代你前去終南山赴約,也就混吃混喝了一下,其他的除了跟他們比試了兩場劍法,沒丟你三清山的臉,其他一無所獲。”
觀主微微搖了搖頭,道:“你啊!就好好參悟參悟師傅留下來的寶貴經文吧,以後別亂跑了。若是我仙去之後,誰來執掌三清觀,誰來秉承這‘道法自然’之心理。”
淨隱道長將觀主好好看了看,見他臉如白玉,一襲道袍隨著白鬚迎風招展,仙氣十足,最少還有三五十年的大道傳承之功,笑答道:“師兄,你身體健朗,多教幾個得意弟子就行了,何必老想著我這不聽使喚的身子呢。”
觀主微微一笑,小嘆一口氣,朝著宮門走去,道:“風塵僕僕一身,將衣服換了,用齋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