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頁(第1/3 頁)
他深知闡教、佛教雖說名義上都受天庭管轄,但不論靈山還是闡教,門下都是群英薈萃,能人輩出,又豈會真正臣服於天庭?元始天尊當年為保護門下弟子不被天庭控制,直接搞出封神榜來交換,佛教更是在靈山獨霸一方,這三方勢力互相忌憚,錯綜複雜,稍不留神就會引發大戰。而他李家父子四人出身在闡教,與闡教的關係自不必說,李家又與佛教也是淵源頗深,他父王的寶塔便是佛祖所賜,他和木吒在又靈山任職,與靈山一向交好,父王和哪吒成聖之後掌管天庭兵權幾千年,在天庭可謂是位極人臣,憑藉李氏一門的複雜身份,緊緊地將這三方勢力聯絡在一起,互相依靠,天庭若是想呼叫靈山或者闡教的能人志士,憑李家與這兩教的關係,只要他父王出馬,不論哪方都會賣他三分薄面,反過來,靈山、闡教若想藉助天庭勢力,只消給他父王說一聲,甚至都不用回稟玉帝王母就能直接辦了,可以說這三方勢力透過李家父子的連線,精妙的達成了一個平衡,能夠和諧並存與三界,靈山、天庭和闡教之間若是偶有摩擦,透過他們父子四人動用自己的關係,輕輕鬆鬆就可化解,這一點不僅靈山和闡教知道,玉皇大帝也心知肚明,重用他李家亦是考慮了這一點;可如今因他與黃兒之事,李家在天庭的地位已是岌岌可危,若是沒有了李家來周轉這三方的勢力,甚至這兵權萬一再落入一個野心勃勃之人手裡,那到時候三方的關係一觸即發,搞不好三方並存就會變成三足鼎立,那後果可比一個二郎神反天嚴重的多!金吒頓時眉頭緊鎖,暗嘆自己一時悲憤,闖下的禍可真不小!不過他一向敢作敢當,又頗有城府,倒也並不如何慌亂。
他深知如今他在天庭這一鬧,靈山和闡教都急著召他回去,估計就是為了商議此事!金吒想自己既已放棄推翻天庭,那就只能想辦法保住李家的地位,要保全李家的地位還得按他原來的計謀,借著二郎神之力修改天規,再讓李家立一大軍功!只是金吒自從上次去了灌江口之後見二郎神手下的兵訓練有素,實力著實不容小覷,不由得擔憂萬一他煽動二郎神造反後,天庭沒能力收拾他,再或者打個兩敗俱傷,那他李家何來軍功?甚至王母再趁機坐收漁利,豈不是一翻辛苦為別人做嫁衣裳了?其實金吒亦想到向靈山和闡教求助,只是二郎神到底是闡教弟子,他李家與他本就師出同門,要是再找闡教的人來對付他,豈非成了闡教的一場鬧劇?若借靈山之力來收拾他,那與闡教臉上未免不好看,且靈山一直為避免與天庭起衝突,甚少出兵管天庭的事,想到此處金吒忽的心念一動,暗想以前不好求助闡教和靈山兩方勢力,但此刻被他這一鬧,李家在天庭岌岌可危,靈山、闡教和天庭的氣氛已是異常緊張,那可不單是他一家的事了,事關三方勢力的共同利益!尤其是靈山那邊,他在天庭並無官職,與天庭的關係也終不過是天王之子罷了,但在靈山可是佛祖親封的弘法菩薩,又擔任甘露明王之職,如今他在天庭闖了禍,靈山和天庭的的關係已是一觸即發,關乎切身利益,靈山自然不會坐視不管,倘若他向靈山借兵以助天庭平叛之名編入他父王手下,與天兵一起收拾二郎神的叛軍,再讓元始天尊出面收服二郎神,到時候三方勢力由他父王全權統領,一舉除掉天庭的心腹大患,不僅他李家頭一份軍功,就連靈山和闡教都是守衛天庭有功,眼前三方勢力緊張的局面便可輕鬆化解,王母自然也知道靈山和闡教願意出手相助少不了李家從中周旋,又有平叛的軍功在身,他與黃兒再表明心跡,永離天庭,那李家的地位自然無虞。只是大局安定之後,如何巧妙的保住的李家的兵權,還得與他父王一同商議,念及此處,金吒心中豁然開朗!暗自僥倖他這一鬧倒因禍成福,給了他更好的機會收拾二郎神!
籌謀好計策之後,金吒又想二郎神終究是闡教弟子,還是先回崑崙山徵的元始天尊的同意,然後再去靈山借兵,而且萬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