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頁(第2/2 頁)
家庭。與此同時,宗教出版物明顯增加,去清真寺做禮拜的人越來越多,用阿拉伯語撰寫的經文隨處可見。宰牲節期間前往麥加朝覲的人數也呈上升趨勢,1950年的朝覲者達到9 000人之多,眾多新聞媒體派出記者對朝覲過程予以追蹤報導。身穿穆斯林傳統服飾的土耳其人開始出現在公共場所,特別是越來越多的穆斯林婦女披戴面紗,挑戰著凱末爾時代世俗主義的清規戒律。
1950年大選構成土耳其共和國政治生活的重要轉折點,政治參與由城市民眾延伸到鄉村社會,世俗主義的削弱抑或非世俗化的傾向則是鄉村社會政治參與的邏輯結果。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初期,執政的共和人民黨堅持世俗主義的政治原則,民主黨也反對改變國家政治生活的世俗基礎。1950年民主黨執政以後,在沿襲共和人民黨的世俗主義原則和捍衛國家政權世俗性質的同時,實行相對寬容的宗教政策,擴大宗教教育,增設宗教課程,興辦宗教學校,政府撥款修繕原有的清真寺和建造新的清真寺,恢復阿拉伯語作為清真寺的宣禮語言,電臺播放阿拉伯語誦讀的《古蘭經》經文,允許穆斯林婦女披戴宗教頭飾,鼓勵私人基金贊助穆斯林的宗教活動,開放蘇非派聖徒陵墓。1950‐1960年民主黨執政的10年間,政府財政預算中的宗教經費從300萬里拉增至4 000萬里拉。1957年議會選舉期間,民主黨聲稱執政7年中新建清真寺15萬處,承諾將使伊斯坦堡成為第二個麥加,使清真寺的宣禮塔像工廠的煙囪一樣林立,同時指責共和人民黨奉行的世俗化政策侵犯民眾的宗教自由和背離伊斯蘭教的信仰。1960年,土耳其全國共有清真寺75萬座,僅伊斯坦堡便有清真寺1 800座之多,其中1950‐1960年間新建清真寺15萬座,平均每天新建清真寺4座。隨著清真寺數量的增多,宗教學者的數量也呈上升的趨勢。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