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3/4 頁)
六、擊烏桓·擊荊州(1)
二○六年,春季,正月,曹操率軍親征幷州州長(刺史)高幹,命世子(法定繼承人)曹丕留守鄴城,派行政官(別駕從事)崔琰,擔任輔佐。
曹操大軍包圍壺關。
三月,壺關投降,高幹親自前往南匈奴汗國王庭(平陽)求救,單于(四十二任)欒提呼廚泉拒絕出兵。高幹單身匹馬,率幾個騎兵衛士,向南逃亡,打算投奔荊州全權州長(牧)劉表,中途經過上洛,被民兵司令(都尉)王琰捕獲,斬首。幷州全部平定。
先前,烏桓部落乘著天下大亂,裹脅中華人十餘萬戶。冀州全權州長(牧)袁紹用皇帝名義(承製)把他們的酋長,都封“單于”,物色一些良家婦女,當作自己的女兒,嫁給他們。遼西郡烏桓酋長蹋頓,尤其強大,袁紹待他也最優厚。所以,袁尚、袁熙兄弟,投奔蹋頓。蹋頓不斷侵入邊塞擄掠,打算幫助袁尚恢復故有疆土。
曹操準備攻擊,下令挖掘平虜渠、泉州渠,以運輸糧秣。
二○七年,春季,二月,曹操從淳于返鄴城。
二月五日,曹操奏準東漢帝(十四任獻帝)劉協(本年二十七歲),大封功臣二十餘人,全是侯爵,並讚揚萬歲亭侯荀彧的貢獻。
三月,增加荀彧采邑一千戶人家,又打算擢升荀彧當三公,荀彧命荀攸懇切辭讓,凡十數次之多,曹操才打消原意。
曹操將向烏桓部落發動大規模攻擊。將領們紛紛反對,說:“袁尚(時在遼西郡)不過一個逃亡的罪犯,蠻族貪婪無厭,沒有親愛之心,豈會受袁尚利用?而今,遠出塞外###,劉備一定說服劉表,襲擊首都許縣,萬一發生變化,我們無法反悔。”智囊郭嘉說:“明公(曹操)雖然威震天下,但烏桓部落(河北省北部)仗恃遠在北方蠻荒,一定沒有戒備。乘他們沒有戒備,發動突擊,可以立即破滅。袁紹對本國人民以及塞外蠻族,都有恩德,而袁尚兄弟還活在世間,四州人民(即袁紹故土)只因畏懼我們的強大,不得不服,我們並沒有恩德加到他們身上。假定放棄他們,大軍南下,袁尚用烏桓部眾,作為資本,號召所有願為舊主效死的豪傑之士。到那時,烏桓大軍一旦出動,中華人、胡人,可能會全體響應,這種情勢足以使蹋頓(烏桓部落酋長)動心,激起他非分的妄想。恐怕青州、冀州,將脫幅而去。劉表,是一個只會坐在那裡發表高論的人物,深知自己的才能無法駕御劉備,重用劉備既恐怕無法控制,輕用劉備則劉備必然不接受指使。我們即令抽空全國兵力遠征塞外,也不要擔心。”曹操採納。
曹操大軍抵達易縣,郭嘉說:“軍隊一旦行動,就要迅速。遠隔千里而進行奇襲,輜重太多,難以掌握先機。烏桓部眾得到訊息,一定加強戒備;不如留下輜重,減輕裝備,一日強行二日路程,急劇挺進,出他們意料之外。”
最初,袁紹幾次派人到無終,徵聘田疇,頒發將軍印信,命他統御原來部眾,田疇拒絕。等到曹操擊敗袁紹,河間國人邢顒(音yóng),對田疇說:“自從黃巾民變,二十餘年,全國像滾水一樣沸騰,人民流離失所。聽說曹操法令森嚴,人民對於太多太久的戰亂,早已厭倦;最後一定會歸於平靜,請准許我先去試探。”遂整理行裝,返回故鄉。田疇說:“邢顒是先知先覺的人!”曹操任命邢顒當冀州州政府參謀官(從事),並徵召田疇。田疇憤恨烏桓部落屠殺他故鄉(右北平郡·河北省豐潤縣)士大夫,立志反擊,卻一直沒有力量;所以聽到曹操徵召,立即囑咐部屬為自己準備行裝。部屬說:“從前,袁紹仰慕你,曾五次禮聘,你都不肯去;而今曹操第一次派人前來,你卻好像迫不及待,什麼原因?”田疇笑說:“這就是你們不知道的了(袁紹是無能之輩,而曹操英明蓋世)。”隨同使節前往大營,曹操任命他當蓨縣縣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