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寧遠大捷(第2/3 頁)
個部落被襲牛羊被劫的報告。傷亡損失不是很大,耐不住積少成多,更可怕的是對軍心士氣的打擊。原本老實認命的漢奴胞衣在無處不在的皮島內奸煽動下居然認為後金滅亡只在頃刻,開始蠢蠢欲動。不是正在逃跑,就是準備逃跑,其中膽大者殺掉主子再逃跑。
為阻止事態繼續惡化,皇太極親率大軍圍剿。大部分皮島游擊隊立即撤回海上,等滿洲大軍撤退後再上岸搞破壞。精銳小分隊根本不交戰,利用遼東地廣人稀的特點同八旗兵賽馬,將其誘入事先埋下的地雷陣。用毛文龍的話:“說打不過還跑不過,跑不過還死不過。”
戰鬥力舉世無雙的八旗精兵就像是獅子王遇到蚊子群。趕不走,驅不退,撲死幾個不顯少,撲不死的接著咬,直咬得皇太極焦頭爛額叫苦不迭。
好在東江鎮實在太窮,那般騷擾行不多久,就因糧草稀缺,毒藥用盡,火藥耗光,沒了後勁,只得縮回島上休養生息。
袁崇煥得到毛文龍送來後金的緊急軍情,知道大戰在即,希望毛文龍加大在後金的遊擊力度給他們關寧錦爭取時間。它上書朝廷為毛大帥請功:“孰知毛文龍徑襲遼陽,旋兵相應,使非毛帥搗虛,錦寧又受敵矣!毛帥雖被創兵折,然數年牽制之功,此為最烈!”
毛文龍不是不想打,而是沒錢打。袁崇煥與其為他請功,不如將所部軍費支援東江鎮,很顯然他捨不得。袁崇煥捨不得在物質上支援毛文龍只能動嘴皮子蠱惑,毛文龍又不是傻蛋,豈會上他的當。
皇太極很快搞清楚東江鎮收兵原因,決定趁毛文龍病要袁崇煥的命。他打著為父報仇的旗號盡起大軍侵略中華。
皇太極親身體驗過袁崇煥烏龜流防守的厲害,沒敢打寧遠,挑中軟柿子錦州,想來個圍點打援。
袁崇煥對此洞若觀火,他決定運籌帷幄牛逼一回。他在寧遠城中高座,不發兵救援,接連施出四個計策,意圖擾亂清軍部署。事實證明不是誰都能學諸葛亮,最起碼袁崇煥學不了,他的計策功效全無。
錦州總兵趙率教透過行動向皇太極證明自己不僅不軟,而且硬得很。他在城牆上同滿洲軍大戰半個月毫無疲軟之態。
皇太極對威武不屈的趙率教束手無策,決定到寧遠碰一碰運氣。
經過一年半的精心準備,寧遠火力強大兵精將勇,再加上稀裡糊塗跑進城來的外援——蒙古族明軍滿桂的騎兵,袁崇煥豪氣沖天膽氣頓壯,命令軍士出城野戰。
袁崇煥在城牆上率眾打炮,祖大壽和滿桂在城門外帶人掄刀,皇太極親率貝勒們統兵射箭。雙方激戰一日,戰場上陳屍5000,死傷各半,滿桂身中多箭,八旗多位高階將領受創。
同日趙率教抓住戰機果斷出兵。滿洲韃子沒有想到被蹂躪半個月的錦州還有力氣逆襲,一時間手忙腳亂被砍倒多人。趙率教見好就收旋即回城。
寧遠如狼似虎慾壑難填,皇太極招架不住,覺得錦州可能更容易得手,於是浪子回頭去尋趙率教。雙方再戰數日,皇太極依舊不能如願以償,決定收兵回家來日再戰。
這一戰明朝正規軍成功擊退滿洲侵略軍,聲稱沉重打擊滿洲殖民者的囂張氣焰,大量殺傷滿洲國有生力量,阻止滿洲殖民軍繼續西侵,使京師轉危為安,史稱寧錦大捷。
皮島毛文龍戰前拼命耗盡家財,趙率教、滿桂戰中拼命損失不輕,袁崇煥高居城頭毫髮無傷。
可能袁崇煥自己都覺得自己的表現上不得檯面,他在給北京的捷疏中如此寫道:“仰仗天威,退敵解圍,恭紓聖慮事:準總兵官趙率教飛報前事,切照五月十一日,錦州四面被圍,大戰三次三捷;小戰二十五日,無日不戰,且克。初四日,敵復益兵攻城,內用西洋巨石炮、火炮、火彈與矢石,損傷城外士卒無算。隨至是夜五鼓,撤兵東行。尚在小淩河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