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頁(第2/2 頁)
制度的實質,在於土地受益權的賜封而非土地所有權的賜封。
奧斯曼帝國的封邑制度沿襲哈里發時代的慣例,土地受益權的非世襲性和封邑的頻繁更換構成奧斯曼帝國封邑制度的明顯特徵。所有封邑至少在法律上由蘇丹直接賞賜,並由中央政府登記造冊,貴族內部的等級分封則被嚴格禁止。儘管封邑的領有者試圖獲得蘇丹的允准,將封邑傳給子嗣,然而封邑的世襲顯然缺乏必要的法律依據,提供必要的兵役無疑是領有封邑的前提條件。1530年,蘇萊曼一世頒布法令,明確禁止行省長官即貝勒貝伊自行分配軍事封邑。&ldo;從這時起,貝勒貝伊必須為有資格得到封地的人提出申請,帝國政府根據申請書發給授地通知,並將他登記在封地簿冊上&rdo;。[3]
蘇萊曼一世
蘇萊曼一世在位期間,巴爾幹和安納託利亞普遍實行封邑制,阿拉伯地區則實行包稅制。16世紀後期開始,蘇丹往往在封邑的領有者死後收回封邑,改為包稅地,由包稅人直接向伊斯坦堡繳納賦稅,封邑制度隨之出現衰落的徵兆。進入17世紀,封邑數量逐年減少,包稅範圍不斷擴大。以安納託利亞西部的艾丁桑賈克為例,1573年的封邑包括提馬爾590處和齊阿邁特50處,1633年的封邑下降為提馬爾260處和齊阿邁特30處,下降幅度接近40;1563年,70的提馬爾由領有者世襲繼承,1610年,只有10的提馬爾由領有者世襲繼承。另以埃爾祖魯姆為例,1653年時共有提馬爾5 620處,1715年時提馬爾數量減少2 120處,下降幅度為2/5。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