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從湖南漢壽縣走出來的工程院院士、著名中醫內科學專家劉良(第1/4 頁)
院士出生地
劉良院士,1957年7月生於湖南省常德市漢壽縣。
漢壽縣位於湖南省的西北部,地處洞庭湖濱、沅澧兩水尾閭。
漢壽縣地理位置獨特,它東瀕沅江、南縣,南界資陽、桃江,西接鼎城,北抵西湖農場,與安鄉隔河相望。
漢壽縣地勢由南向北呈階遞狀下降,以平原為主,水系發達。 境內有河流30條,主要河流為沅水和澧水,主要湖泊有太白湖、圍堤湖和目平湖。
漢壽縣的歷史悠久。早在春秋戰國時期,這裡就是荊楚之地的一部分。
秦代時,它屬於黔中郡。西漢時期,這裡被稱為索縣。
東漢陽嘉三年(134年),索縣被改為漢壽縣,寓意漢王朝的長久之意。 三國時期,漢壽縣曾短暫地改名為吳壽縣,但不久後又恢復了原名。
此後的歷史中,漢壽縣歷經多次行政變更,但始終保持著其獨特的地位。
漢壽縣是一個文化底蘊深厚的地方。它不僅是重要的楚文化傳承地和滄浪文化的發源地,還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滄浪文化、屈楚文化和龍舟文化。
這些文化不僅體現了漢壽人民的精神風貌,也豐富了中華民族的文化寶庫。
此外,漢壽縣的水土資源也十分豐富。
這裡的水土結構中含有硒、錳、鋅、銅、鉑、鎳、鉻、鎘等多種元素,這些元素對人體健康有著積極的影響。漢壽縣的居民以大米為主食,兼食紅薯、豆類等,形成了獨特的飲食習慣。
同時,這裡的茶、擂茶、紅薯粉、米粉、豆腐、臘肉等美食,也深受人們喜愛。
總的來說,漢壽縣是一個地理位置優越、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水土資源豐富的地方。
出生地解碼
劉良院士的出生地湖南省常德市漢壽縣,對他後來成為院士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漢壽縣作為湖南省的一個歷史文化名城,擁有豐富的歷史底蘊和獨特的文化氛圍。
這種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為劉良院士的成長提供了良好的文化土壤,激發了他對知識和科學的探索慾望。
漢壽縣地處洞庭湖畔,自然環境優美,這種優越的自然環境也為劉良院士的身心健康和成長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同時,湖南地區一直是中國醫學的重要發源地之一,有著悠久的中醫藥文化和豐富的醫療資源,這種環境對劉良院士後來從事中醫內科學研究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漢壽人的勤勞、智慧、樸實,也深深地影響了劉良院士。
在他成長過程中,受到了家鄉人的薰陶和教育,形成了勤奮好學、堅韌不拔、勇於創新的精神品質,為他後來在科學研究領域取得卓越成就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由此可見,劉良院士的出生地湖南省常德市漢壽縣,為他後來成為院士提供了多方面的積極影響。
這種影響不僅體現在文化、自然環境等方面,更體現在他個人的精神品質和科研能力上。
院士求學之路
1975年,劉良就讀於常德地區衛生學校,1977年成為西醫學醫士。
1978年就讀於廣州中醫學院(今廣州中醫藥大學),作為高考恢復後的首屆大學生,1982年畢業並獲得中醫學學士學位。
1983年,劉良就讀於廣州中醫學院(今廣州中醫藥大學),1985年畢業並獲得中西醫結合碩士學位。
1987年,劉良就讀於廣州中醫學院(今廣州中醫藥大學),1990年畢業並獲得中西醫結合博士學位。
1991年-1992年間,劉良在上海外國語大學接受德語培訓。
1992年-1994年間,劉良在德國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