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從山西臨汾走出來的中科院院士、著名物生理學家武維華(第1/4 頁)
院士出生地
武維華,1956年9月出生山西臨汾一個城鎮家庭。
臨汾是位於山西省西南部的城市,地理位置獨特,東倚太嶽,與長治、晉城為鄰;西臨黃河,與陝西延安、渭南隔河相望。
臨汾地形輪廓大體呈“凹”字型分佈,四周環山,中間平川,這種地貌使得臨汾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是中國三大優質主焦煤基地之一。
臨汾還處在暖溫帶內陸地區,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這種氣候特點為臨汾的農業生產和生態環境,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臨汾市歷史悠久,是華夏民族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和黃河文明的搖籃。
它曾是曹魏正始八年設立的平陽郡,十六國時期劉淵遷都的地方,以及宋政和六年升為的平陽府。
這些歷史變遷,使得臨汾市積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蘊。
臨汾文化厚重,市內非物質文化種類繁多,有蒲州梆子、威風鑼鼓等多種民間藝術形式。
臨汾被譽為“梅花之鄉”“剪紙之鄉”和“鑼鼓之鄉”。
臨汾還有許多值得打卡的人文古蹟,如雲丘山、洪洞廣勝寺、黃河壺口瀑布等。
出生地解碼
武維華院士的出生地-山西臨汾,這一具有深厚歷史底蘊和文化積澱的城市,對他的成長和後來的學術成就,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臨汾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特徵,孕育了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多樣的生態環境,為武維華院士提供了接觸和了解自然科學的廣闊舞臺。
這種環境可能激發了他對科學探索的興趣和好奇心,為他日後在科研領域取得卓越成就,奠定了基礎。
臨汾作為華夏民族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擁有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
這種文化氛圍影響了武維華院士的價值觀和人生觀,使他對傳統文化和歷史產生濃厚的興趣,同時也培養了他開放包容、勇於創新的科學精神。
臨汾市內的非物質文化種類繁多,民間藝術形式豐富多樣。
這些文化元素可能啟發了武維華院士的藝術靈感和審美觀念,使他在科學研究中注重跨學科交叉和人文關懷,形成獨特的科研風格和視角。
由此可見,武維華院士的出生地臨汾,對他的成長和學術成就,產生了多方面的積極影響。
這座城市的歷史底蘊、文化氛圍和自然環境,共同塑造了他的科學精神和人格魅力,為他成為一位傑出的院士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院士求學之路
武維華院士6歲時隨全家返回原籍山西孝義兌鎮鎮,並在兌鎮讀完小學、中學。
中學畢業後,武維華回村務農,由於學習成績不錯,期間還在兌鎮當過一段時間的小學、中學老師。
1978-1982年間,武維華在山西大學生物系植物生理專業學習。
1982-1984年間,武維華在中國科學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植物生理專業,攻讀碩士研究生
1984年以後,武維華擔任北京農業大學生物學院講師。
1987-1989年間,武維華在美國新澤西州立大學植物科學系,做訪問學者。
1989-1991年間,武維華在美國新澤西州立大學植物科學系植物科學專業,攻讀博士研究生
1991-1993年間,武維華 在美國哈佛大學生物學實驗室,做博士後研究工作。
1993-1994年間,武維華在美國賓州州立大學生物系,做博士後。
求學之路解碼
武維華院士的求學之路,可謂是一段充滿挑戰與機遇的歷程,這段經歷,對他日後成為院士,產生了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