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部分(第3/5 頁)
擊。
本就是僵持的狀態,此一舉就像是在油鍋裡丟了一把火,轟的一聲,戰火燎原。
張儀與公孫衍的議和被迫告吹,各自迅速退回。
宋初一派出一批精銳對公孫衍截殺,阻止其返回平周。
雙方在汾河支流河谷遭遇,立即展開一場生死搏殺。公孫衍行程受阻,眼見不能突圍,便拼盡全力掩護一名斥候脫身,帶令返回平周,讓水軍立即離開平周,並傳訊息給在中都守衛的晉鄙,派軍支援平周守城。
平週一場攻防戰才展開一日,魏軍戰船已經進入韓國境內。
莫說秦軍沒有戰船,就算是有,也不能輕易追擊到韓國境內。大軍入人家的領地需要事先交涉,所以宋初一不再去理會魏國水軍,一心一意的專注於其他,當然她攻城不過是個幌子。唬了魏軍一把,真正與平周作戰的是司馬錯,而她的主要目的是——活捉公孫衍。
水草豐茂的河灘上,白刃馱著宋初一悄無聲息的停在了河谷山坡上,看著下面的廝殺。在她背後,是四萬新軍。
公孫衍所帶的一萬人馬所佈陣型是魏武卒方陣,而秦軍以騎兵構成的偃月陣銳利若一把彎刀,衝鋒時正將方陣的一個角兜如偃月陣殺機鋒利的底部,導致魏武卒方陣一面拼死廝殺,另外一面的人閒著沒事卻幫不上忙。
以最強攻最弱。
死咬了兩盞茶的時間,魏武卒方防守的一角被突破,秦軍趁機而上,轉瞬間便將外圍放手啃掉了一片,偃月陣突然一變,如箭簇一般從突破口插入。
公孫衍立即下令變陣。
從宋初一的角度看來,就好像秦軍輕而易舉的將魏武卒方陣劈成兩半。然而轉眼,魏軍兩半人馬竟化作兩個偃月陣,一個將秦軍箭頭的部分兜在陣底,一個從側翼攻入。
而公孫衍本人正在其中一個偃月陣的底部,那裡殺機最重,也是最安全的地方。
宋初一蹙眉,直到聽見秦軍將領長嘯三聲,才微微鬆開。
秦軍聽見號令從中間分散。化作兩個圓月陣,避免了殺機最重的偃月陣底部,將其包圍起來。兩個不到五千人做成的圓月陣實在沒有什麼殺傷力,所以要在魏軍做出反應之前打破其陣型。
當下,秦卒從背後取下連發弩,集中攻擊魏軍偃月陣底部。
剎那間,慘叫聲連天,河谷間的平地上陡然綻開遍地血紅。
秦軍沒有再進一步逼殺,而是迅速集合退回,依舊呈一個偃月陣與魏軍對峙。
公孫衍駭然,秦軍居然將小規模戰爭的優勢利用的淋漓盡致!若是幾十萬大軍對陣,多次迅速變換陣型顯然不太可取,但是人數少就意味著可以靈活作戰,秦軍使用騎兵來做偃月陣,變化更是迅速,更令他驚奇的是,秦軍三次變化之間井然有序,半點不亂。
這使得一場廝殺,秦軍如颶風颳過,迅速又變化靈巧,一陣過後餘下一片狼藉的魏軍。
宋初一微微抬手,後面待命的軍隊立即各有一萬人馬從山坡兩側下去加入戰局,而剩餘兵卒亦靠近河谷,以微弱的地形優勢,持連發弩瞄準。
魏軍三面受敵,背後是寬闊的河水,當即便有魏軍棄盔跳水逃走。
“犀首放下兵器吧。”宋初一揚聲道。
魏軍所餘不過五千人,這等絕境,公孫衍也知大勢已去,於是不再抵抗。
公孫衍將長劍丟棄,翻身下馬,朗聲道,“宋懷瑾是真小人。”
一戰逼迫魏國水軍離開平周,半途以五倍人馬伏擊議和使臣,又借司馬錯大軍攻城之機阻住魏國派援軍來營救公孫衍,“卑鄙”兩個字已經不足以形容她。
宋初一揚起嘴角,“多謝犀首誇讚!”
初秋的風颯颯從大片草叢中拂過,掀起一陣波浪,河谷裡鮮紅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