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頁(第1/2 頁)
三人分散開來,很快各自鑽進了小巷。
倪佚走進只能勉強通行一人的巷子,順手將芥子袋裡的膏藥瓶取出來握在手心。
低矮的圍牆只到他肩頭,偏頭就能看清院子裡的情況。
家家戶戶的院子都奇大,路倒是狹窄又雜亂不堪。
原主記憶裡的沭河縣好似比鎮上也好不了多少,諾大個縣城只有三傢俬塾。
說是千挑萬選之後下的決定,在倪佚看來不過是「矮子裡拔將軍」罷了。
地屬龍石國西北方的東武郡民風彪悍經濟落後,與東南幾個繁華郡城無法相比。
不論是經濟還是文風上,都相差甚遠。
若是真想給倪子彥換個進學環境,南下才是正確選擇。
往前走了幾十米不到,就到了倪佚所說的那家藥鋪。
店裡同樣沒人,只有個年輕夥計蹲在門口烤著火,看到倪佚走過來,只抬了抬眼後繼續搓著手沒動。
店裡稀稀拉拉兩排櫃子立在中間更平添了幾分冷清。
倪佚瞟了一眼。
折返腳步!
從夥計無所謂的態度上就反映出整個曲陽鎮人的生活態度。
得過且過,不餓死就行!
原主不過是勉強能識字讀書罷了,可他的學堂在附近十幾個村都很有名。
因為那是鎮裡為數不多的幾家學堂。
出名歸出名,卻鮮少有家長願意花錢把孩子送來讀書認字,像是倪家村那樣強制讓孩子們讀書的村子幾乎沒有。
說到這……就不得不提起倪家村的村長倪義昌。
村長年輕時在國都定和郡當了十幾年小廝,學了幾個大字,眼界也跟著開闊了不少。
他知曉科考入仕是當下能改換門庭的最好辦法。
回到倪家村後就致力於找個教書先生能在村裡開設家學堂。
可惜那些年裡曲陽鎮連個童生都沒出現過,哪還會有書生願意到村裡來教書。
原主就是救命稻草,倪義昌恨不得抓著全村孩童都來認上幾個字。
開始村民們也不願意。
特別是那些年紀已過十歲的孩子,在家裡能算得上半個勞動力,家長們更是捨不得讓人來這浪費時間。
這樣的想法一朝一夕很難改變。
後頭倪佚的幾個兄弟都因識字在縣城找到了好活計,大家看到甜頭,這才陸陸續續送家裡孩子來認字。
倪家除了在家務農服侍父母的長子倪忠才,其他幾個兄弟農閒時都去了縣城幹活。
二哥倪忠厚因為能識字算術被鎮上週家酒樓的掌櫃看重,後來更是將女兒都嫁於了他。
每年幾兄弟打零工賺來的銀子,能抵得上全家種地一年的出息。
倪柱和倪瓦受到感染,深知讀書能改變命運。
二人更是將所有的期望都放到了幾個孫子身上。
眼下孩子們都在倪佚學堂讀書,不用出束脩和送禮,可光是三人的筆墨紙硯和書本就要花費不少。
「讀書……科考……」
倪佚砸磨著這兩個詞,從來時的小巷裡慢悠悠走了回去。
讀書和科考咋聽之下是上下關係,可在平常人家眼裡兩者之間天差地別。
若只是為了讀書認字找個好活計,那在哪都一樣。
可後者不同,學習環境和老師的能力都至關重要。
東武郡缺少夫子同樣缺少書和學習環境。
會試要面對的是全國學子。如真是對上,從起點線起就輸了一大截。
「想啥呢?」
匆忙背著包袱從巷子裡小跑出來的倪忠才看到倪佚呆立在路中間,邊問邊把人往屋簷下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