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金陵法會(第1/2 頁)
三月的暖風,消除了冬季最後一絲冷氣,河堤旁邊的垂柳也冒出了新芽。春耕來臨之際,正是各地道宮香火鼎盛之時。
彭耜走在金陵古城中,發現偌大的金陵城,街道中行人寥寥,就連各色茶樓店鋪,也大都沒有開門營業。一個近百萬人的大城,此刻儼然一副衰敗之景象。
彭耜心中疑竇叢生,隨便找了一家還開著門的茶樓走了進去,百無聊賴的店小二正在打瞌睡,隨性的一名弟子走過去,輕輕敲了敲櫃檯。
店小二睜開眼睛,見一位身穿青色華貴道袍,頭戴蓮花冠的道人站在櫃檯邊,趕忙起身招呼到,“小的該死,怠慢貴客了。這位道爺您恕罪!”店小二一邊賠罪,一邊趕緊收拾出一個雅座,招呼幾人落座。
“諸位道爺喝點什麼?本店有上好的碧螺春,鐵觀音。”
“先上一壺碧螺春,瓜子,花生,乾果,蜜餞各上一份。”武都賀一邊說,一邊招呼諸位同門落座。
現在也沒有什麼客人,小二上茶的速度還是很快的。待小二上齊準備退下的時候,武謙之開口將小兒留了下來。“小二慢走,我有些事要問你?”
“這位道爺,您有什麼儘管問,小的一定知無不言。”小兒陪著笑說道。
“我且問你,這金陵城我也來過,今日這街面上怎的如此冷清?你可知是什麼原因?”
小兒心中疑惑,心道這幾位怎的連這些常識都不知道,還要來問我?但轉念一想,這些都和他沒有關係,客人既然問了,他就好生給人解釋一番就是。
“諸位有所不知,臨近春耕,各地急需乙木蘊靈符蘊養種子,以保證秋收時豐收。但是這符籙何等珍貴,道宮中的法師自然不會白給。”
“為了獲得道宮的符籙,各地鄉紳不僅年年上交供奉,還在春耕之時組織鄉民百姓上香祈願,那些法師為了香火供奉,這才向各地鄉紳提供乙木蘊靈符。”
“而這樣的祈願活動多了,久而久之就慢慢衍變成了一場盛大的法會。今天就是法會舉行的日子,那些百姓都去參加道宮法會去了。”
“原來如此,多謝小二解惑。可是我還有一個疑問,春耕之時需要符籙增產並不稀奇,但是為什麼別處地方不需要舉行法會,在金陵卻需要呢?”
面對武謙之的疑問,小兒微弓腰身,笑著說道:“對不住了這位道爺,這其中有什麼隱秘,小的我也不知道啊?”
店小二應該是真的不知道,武都賀擺了擺手,道:“下去吧。”
待小兒離開後,武都賀朝彭耜問道:“師叔,您怎麼看?”
彭耜喝了一杯茶,然後拿起一顆蜜餞對進嘴裡,待口中的苦澀緩解了一些後,才笑著說道:“這其中的原因,我大概能猜到一點。”
“那師叔,你快與我說一說。”武謙之催促道。這武謙之也有來歷,他叔叔是丹鼎派的知客執事,也是丹鼎派這六年新增的五位先天之一。
正是因為有一位先天在背後撐腰,他才能在彭耜面前無所顧忌,想說什麼說什麼。不似其他同門在面對彭耜時的拘謹。
“謙之,你可知我們下次下山的任務是什麼?”彭耜反問自己這位師侄。
“知道!我們這次下山是為祭天祭壇尋找主持之人。”武謙之說著說著臉上露出一抹驚訝神色,然後問道,“金陵道宮住持是一位先天?”
“不錯!當年為了煉製更多符籙支援祭壇建造,紫霞傳下了玄天神文與受籙之法。這些年來各地道宮的推陳出新,齋醮修行之法也有了長足發展。”
“而據我所知,這金陵道宮的主持就是一位相當於先天的存在。不過這個境界他們不叫先天,而是叫感應。”
“感應?”武謙之低聲唸叨一句,然後繼續說道:“莫非是感應玄關一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