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3/5 頁)
下一任觀主的不二人選。於是,重振玄元觀往日榮耀的重任,便落到了十三歲的小一身上。
想到此處,小一不禁嘴角翹起。他才不乎什麼掌門呢!至於成仙得道?他和普通人一個樣,多的關於神仙的認知,不過來自茶館話本和鄉村間的演義傳說罷了。
想象,天上應該有神仙。但心裡卻清楚,他沒見過神仙,自然也不會真的去相信這些傳說。
如今師父已修行數十年了,除了被小一認可的世俗武功與岐黃之術外,他以為師父與成仙得道還相差甚遠。
每日有師父陪伴,有飽飯吃,還可學到師父的本領,豈不是蠻好的?小一每天都是樂呵呵的。
聽師父說,他小一是被師父路上揀來的。
當年青雲道長雲遊四方,追尋天道機緣未果。他返回玄元觀的途,遇到被山匪禍害的村民。重傷瀕死的一對山民夫婦,便將週歲多的小一,託付給了這位好心的道長。
青雲道長也是念及玄元觀後繼無人,便收養了這個可憐的孩子。
十餘年來,老道士也算是含辛茹苦,終把那個孤兒養大。
故此,青雲道長對小一來說,情同再造,恩比父母!
待小一到了五歲時,青雲道長便把玄元觀所傳悉心相授。
可惜年暮身乏,即便青雲道長一生修煉,身子也不如以往,加上師徒倆生財無道,日子也過得愈窘迫起來。無奈之下,老道士也只好經常帶著小一下山。師徒倆附近鄉縣做些驅鬼辟邪的勾當,以期獲得一些微薄供奉。此外便是為附近山民治傷診病,也能獲取一些米鹽山貨。
日子清苦,對於年幼的小一來說,卻也過得清閒逍遙。
玄元觀的千年歲月,就這麼如水一般輕淡的日子裡,緩緩流逝著。
玄元觀所山峰被稱作仙人頂,高丈餘,是太平山脈十八峰之一。
仙人頂山勢陡峭,山峰東,西,北三面是刀削般的丈懸崖。南向是一條下山的路,那是沿山脊所鑿的登山石階。寬約三尺的階梯,如一條長蛇般連通山峰上下。
山頂有二十丈的方圓,建有玄元觀正殿,和十幾間偏房,只是年久失修,成了如今這般情形。
能遮風擋雨的,除了正殿,還有兩三間偏房,是師徒二人煮食就寢的所。
山腳下有一個石牌坊,是原來玄元觀的山門。
山門附近還有一些殘垣斷壁,似是見證這裡曾存過的一切……
第二章玄元訣
小一仰躺著,看著月亮漸漸移至頭頂。他坐了起來伸了一下懶腰,意興闌珊。
修煉玄元訣的時候到了。
小一今年十三歲了,從五歲開始就被師父懵懵懂懂教授了這《玄元訣》。修煉伊始,他就被師父告誡,要持之以恆加以修習。師父還說這是玄元觀祖訓,《玄元訣》只有掌門和掌門弟子才可授習。雖勤修不輟,卻未覺這功法有何奇妙之處,不過小一還是遵循著師父的囑咐,就這麼一直練至今日。
八年了,八年了啊!師父常言,持之以恆,大道可期!小一搖搖頭,大道怕是見不著了,持之以恆卻是做到了,足以自傲也!
每日晚睡前,修習一遍玄元口訣,是他必做的功課。
依著師父所授的調息法門,小一靜坐了片刻後,隨即五心向天,雙手疊腹前,結了個手印,行起功法來。
“……木性金情相合,水升火趨休妄。翩然住世何真形,必持陰符退……”
小一嘴裡默唸著口訣。《玄元訣》有一千多字,被他背的滾瓜爛熟。口訣拗口生澀難懂,請教師父,青雲子也是不甚了了,何況他老人家也是這般稀裡糊塗背誦了一輩子。祖訓有云,這是成仙得道必由之徑,是玄元觀門下弟子必修功課。沒法子,繼續背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