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劉家兄弟(第1/2 頁)
“好勒”何楊氏樂呵呵的一邊幫劉大栓拿,一邊吩咐小清妍,讓她跟姐姐說,再去做100個五香蛋。看來,今天這100個做好的五香蛋馬上就要賣完了。
劉大栓結完賬,拿了東西走後,雜貨鋪的人就少了,何楊氏就讓博榮回屋看書去了。
像劉大栓這樣跑船來補充生活用品的生意不是很多,平均下來,一個月也就來個五六個,但買的貨物種類比較多,花費較大。其他,大部分還是鎮上鄰居和周圍村落的人,來買個半斤鹽,一斤糖啥的,何楊氏自己也能應付過來。
快到巳時的時候,何家鋪子裡走進三個挑著擔子和扛著捆竹槓的男孩子,一個領頭的高高大大,約莫有十八九,一個十五六歲,還有一個小的,約莫十多歲的樣子。
“何家嬸子好,二小姐好”三人把挑著、揹著的東西,小心的放在門口。
“劉家大郎來了?今天咋這麼早啊?”剛忙完,才歇口喝點水的何楊氏,趕緊的走過來。
“我們昨天晚上在山裡歇的,所以今天能早點到了。”那個十八九歲的男娃子趕緊解釋。
“嬸子好,嬸子,這是我娘給您帶的,山裡的東西不值錢,權當是個心意。”劉家二郎趕緊過來,把三郎背上的揹簍放下來。
半人高的簍子裡,裝了半簍子的新鮮蔬菜,半簍子的新鮮蘑菇。
“哎呀,咋這麼客氣了。”雖然嘴裡客氣著,何楊氏還是樂滋滋的把東西收下了。
“對了,上次說收的雞子帶來嗎?”何楊氏突然想起來,家裡的雞蛋已經不多了。
“帶了帶了,這次收了有四百來個,是不是太多了?”劉家二郎有些忐忑,鄉里鄉親的,知道他們要到鎮上來,都上門要求帶點來換點鹽回去,實在不太好拒絕。
劉家兄弟的家住的有些遠,在離楊古鎮有四五十里外的梁家坳,而且都是山路,從家裡出來,到楊古鎮要爬兩三座山,走路至少需要三、四個時辰。
楊古鎮雖然在地域上屬於江南地區,但附件的大小山脈較多,附近地貌屬丘陵地帶。梁家坳就是在群山之間的一個小山坳。
梁家坳很窮,主要原因是地少,交通不便。
因為在群山之中,滿山偏野的竹子和樹木,很少有整塊的土地,山裡人勤快,上山砍柴割草,養雞餵豬,見縫插針的在每一小塊的土地上,栽一些苞谷、紅薯、大豆等粗糧,在上坡上,有一小溜的土地都要種上蔬菜。就這樣,每日裡辛勤勞作,日子過得還是緊緊巴巴的,勉強能餬口。
好在地處偏僻,路遠難走,衙門裡的衙役都不願往山裡走,地少,也就沒人收稅了,要不,就連餬口都困難了。
山裡也不是沒有山貨可以賣錢,但出來一趟實在是太困難了,時間長不說,關鍵是山路難走,走到最近的楊古鎮,也需要三四個時辰。如果是到集市上,都要下午了,再住一晚,那成本實在是太高了。
所以,除非是買些鹽、糖、燈油等生活必須品,一般山裡人都不出門,基本上能自給自足了。
劉家兄弟昨晚是在山裡歇了一晚,要不然,早上也趕不過來。
山裡有些地方,會有一些憑藉山壁搭建的一些小棚子,給來往的行人及獵戶臨時歇腳避雨的,但一般都是男娃子結伴而行才敢歇的,一般婦孺弱小不敢在那裡過夜,畢竟,山裡還是有些野獸的。
“多是多了點,不過,現在天還不太熱,能放一些天。”何楊氏一邊說著,一邊指揮劉二郎把簍子裡的雞蛋放到自家的大籃子裡。
又讓小清妍去叫姐姐出來“妍兒,去叫姐姐出來,把之前說好的黃油布拿出來,說劉家兄弟來了,帶撐杆過來了。”
劉家在貧窮的梁家拗也是個貧窮戶了。
劉家是祖傳的篾匠,手藝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