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頁(第1/2 頁)
明珠多多少少猜到了一點緣由:必定是太子哪裡做的不好,讓皇帝不高興了。
而且康熙也不提讓明珠辭官的事,反而讓他負責行宮大營一應收尾事宜,皇帝準備回京了嘛。明相心情非常輕鬆,又對生活重新燃起了無盡的信心,日子還長著呢。
康熙正襟危坐,一見兒子掀開帳篷的影子,就馬上喊道:「保清快過來!」
嘖嘖,真是充滿父愛,還是十多年前聽過康熙這個調調。胤禔低著頭過去,行禮,起來,站在一邊就是不說話。
「你怎麼不說話?」不知道朕病了,還是也不關心……天吶,難道玄燁涼德,兒子們都棄朕而去,朕要面對這無情的冰冷世間了,這日子沒發過了!
胤禔為難的抬起頭,康熙這才看清楚,他家大兒子的右臉整個腫了起來,和嘴裡整個懟進去饅頭似的。帳外的陽光照過來,胤禔臉上紅腫,皇帝怒而拍案,扯著嗓子吼道:「誰打你了!」
「不繫不繫,」胤禔慌忙的擺手:「汗阿瑪,兒砸牙疼,腫的。」
跟在他身後過來繳旨的揆敘就幫他解釋道:「回稟皇上,奴才將書信和御賜腰刀交給了大阿哥,大阿哥看過之後牙就腫了。不過來之前已經吃過了清熱的藥,隨軍大夫說不要緊的。」
「好,這差事你辦的不錯,先下去罷。」康熙讓揆敘退下,然後將胤禔叫來身邊:「你也不是那麼沉不住氣的人,怎麼這麼大的火氣,朕不是沒事兒了。」
不成想胤禔捂著腮幫子頂了一句:「阿瑪這話兒子不能苟同!那信裡……那是能看開的事兒嗎!」
語氣很憤怒,神情非常不恭敬,康熙長這麼大頭回被搶白。可他居然笑的很開心。多麼赤誠的孝子啊,康熙如此想到,於是語氣很慈愛的表示:「你說的,是阿瑪失言了,不該這麼說的。」
胤禔倒不是全然作假,只是他和康熙想的是兩件事:皇帝覺得兒子上火完全是孝心所致,但實際上胤禔是想到了「皇帝如果崩了,自己再多的雄心壯志也只能憋著……」
一下從天堂到地獄不外如此,胤禔只是牙疼臉腫,足證他還是心寬。換個人,說不定一股火憂憤而死,比如西晉的齊王司馬攸啊,比如趙匡胤的兒子趙德芳啊等等。
「你給朕說說,是怎麼折斷噶爾丹大纛,又是怎麼抓到人的。」
說起來胤禔的運氣也著實不錯,他帶兵出去,在山上負責偵查另一邊噶爾丹部的動靜。剛到現場就發現,噶爾丹部已經收拾停當,人家正在打馬向西北準備渡河跑路。
胤禔和班第商量一下,讓蘇努派人去報信,他們帶兵在後面跟著噶爾丹,準備在他們渡河之前殺得對方措手不及。噶爾丹即將渡河的時候,富爾祜倫與彭春帶兵趕到,噶爾丹被打了個措手不及。
胤禔命令火器營齊發火器,自己拉開強弓,一箭正中噶爾丹大纛。大纛落下的一瞬,清軍齊聲大喊:「噶爾丹死了!」
彼時天色將明未明,對方也不能分辨汗王是否還活著,噶爾丹慌亂間只好帶著長子塞布騰巴爾珠爾與殘部掉頭渡河,而負責幼子三魯普安全的丹巴哈什哈和小王子都被截斷在了岸邊,沒跑成。
「當時那個丹巴還想裝作尋常兵卒,可三魯普還不如富爾祜倫長得高,哪怕在蒙古這麼小的戰士也不多見。兒子就想,或許他也是身份顯貴,跟著見世面的。班第在他身上發現了青松石印鑑,這才知道的他的身份。」
「兒子已經將他們都帶來了,就在馬車上捆著,實在不敢放開。」胤禔解釋:「怕他們尋死。留著他們,若是汗阿瑪想辦獻俘禮,場面上也好看些。」
按制,大軍打了勝仗凱旋,要午門獻俘。這是極盛大的典禮,康熙倒是有心想辦,不過考慮戰後論功行賞,如果辦了獻俘禮,不就承認這是大勝,想要處置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