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頁(第1/2 頁)
此人出自江左官宦之家, 十歲能作京都賦,為人讚嘆。人太有才華未免會恃才傲物, 吳兆騫年輕的時候就不拘禮法,不屑俗禮。他的老師曾經說過:「此子異時必有盛名,然當不免於禍。」
改朝換代的動亂過去,江南士子依然結社而互相唱和詩文,吳兆騫與宜興陳維崧、華亭彭師度齊名,被江左三大家之一的吳偉業稱為「江左三鳳凰」。
這樣的名聲讓他名噪大江南北,也讓他引來了妒忌。順治十四年,吳兆騫鄉試得中,這原本是好事。可當年偏偏趕上了丁酉科場案。
南北科場都出現了受賄舞弊之事,順治皇帝的怒火燎原而過,燒遍了南北闈場。
殺頭流放、抄家責打,一時人心惶惶。而吳兆騫人在家中坐,黑鍋天上來,或許是他某個仇家想要報復,也可能是某個妒忌他的人想要看他倒黴,反正官府收到了舉報,說吳兆騫是行賄才考中的舉人。
他平日結怨太多,除了好友之外,再無人願意為他說話。而順治皇帝則表示,既然是真才子,就不會怕考試,令吳兆騫入京複試。
吳兆騫自以為自己憑藉才學能夠慢公卿、傲王侯,在要進京城的時候,他還託名「王倩娘」在客居旅店的牆壁上題詩百餘首。一時之間,京城文士的目光都看在了吳兆騫身上。
大家都以為這次複試之於吳兆騫,必定是有驚無險,可萬萬沒想到,吳兆騫在瀛臺複試,面對上首面色陰沉的皇帝,身邊為了防止作弊而帶刀的侍衛,他怕了。
恐懼摧毀了吳兆騫,他沒能答完卷子……這等於變相證明瞭他沽名釣譽,不是正常渠道考中的舉人。至此,吳兆騫的人生來了個180°的轉向,他被判了流放。
回憶吳兆騫的人生,再看看面前這個笑容溫煦平和的中年人,胤禔無奈的想到,果然是環境塑造性格。哪怕是成年人的性格。
「聽成德哥哥說,先生前度病了,如今可還好?」胤禔笑道:「先生在關外多年,或許習慣了關外氣候,貿然回京也需要適應。還望先生多加保重。」你可是我表哥辛辛苦苦、出錢出力救回來的,可別還沒施展才華,人就沒了。
吳兆騫因為這幾句話,對胤禔多了幾分好感:「多謝小公子掛念,在下倒也還好。誒,小公子快坐罷。」
泗水亭這場宴會很熱鬧,在這裡好像大家都忘記了自己是朝廷學士、是貴胄侍衛,更不會記得你是新朝顯貴、我是前朝遺民。
胤禔在這場宴會還偷偷喝了一點酒,別說,這年頭的酒真是味道醇厚,餘味悠長。他喝酒不太上臉,所以大家都沒發現,繼續嘻嘻哈哈,直到年紀最長的陳維崧吟出一首詩。
「檢點行裝,淚滴珍珠,疊滿箱。」
這應該是情詩啊,胤禔方才已經慢慢滑到了桌子下頭,這會又爬了上來。他拽著曹寅的衣袖:「子清侍衛,這是不是情詩啊?」
曹寅正在搖頭晃腦的品味這首詩,乍一聽胤禔叫他,彷彿一桶冷水澆在頭上,曹寅這才想到,大阿哥在自己身邊啊!
大阿哥在自己身邊,大阿哥聽見了這首詩,這首詩是……曹寅恨不能堵住胤禔的耳朵,他怎麼沒有早點做準備呢。他來不及解釋,那邊陳維崧已經哭了起來,「嗚嗚,紫雲啊、紫雲啊!」
「那是陳先生妻子的名諱?」胤禔好奇的問道,酒精讓他的腦子也不太清楚:「之前我聽說賞賜誥命的時候,他妻子在老家啊?」
「小公子,那是老陳的書童,相好的。已經去世了。」吳兆騫喝高了,樂顛顛的介紹道。他在流放地也沒怎麼吃苦,寧古塔兩任總管都非常禮遇他。就連他結束流放回京,巴海將軍都派兵送他,一路照料。
所以這位江左才子,在溫煦的表象下,多少還剩下點放浪不羈。
「那他還有妻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