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頁(第1/3 頁)
今天來的多是年輕人,對於枯燥的史書未必感興趣,於江山美人的傳奇,卻是興趣正濃。
秦穎跟趙曉低聲咬耳朵:&ldo;可惜留下的記載太少了,這樣的傳奇,電視劇都不敢這麼拍……&rdo;
&ldo;誰說的,我怎麼聽說,有影視公司就要以此為題材,拍一部電視劇。&rdo;
趙曉說了幾句,也不由得搖頭:&ldo;可別是隨便找個流量女星,能夠做兩朝皇后的人,才不會那麼艷俗廉價。&rdo;
&ldo;雖然低著頭,看不見臉,但只是看氣度身量,就覺得好美啊。&rdo;
秦穎眉頭微微蹙起,正要說話,就被身邊的閨蜜拉了一下,示意她不要出聲,仔細聽專家講,吐吐舌頭,老老實實的聽了起來。
&ldo;孝聖宣皇后姚氏,祖父姚興居曾拜入書法家程路門下,同《木枝》的作者齊元子師出同門。
就這一層關係考量,畫聖齊元子,必然是識得孝聖宣皇后的,也是因此,才引起了我們的注意。&rdo;
史學家臉上浮現笑容,上前一步,隔著空氣,指了指建元帝案前的那盤石榴,道:&ldo;齊元子雖擅長繪製人物肖像,於物件卻也頗有心得,這盤石榴,除去是其時大周已通西域的明證之外,也彰顯出另一層意味。&rdo;
他指了指畫中女子低垂的素手,似有疑似無意的,指尖還沾有一星白。
初時去看,未免極不分明,等展覽廳裡的投影儀將畫面放大,眾人才豁然開朗。
‐‐是石榴內裡白色薄膜的一點,不知是為什麼,居然留在她指尖了。
&ldo;周朝宮闈制典已經發展完備,能夠留在聖駕前的宮人,也不會如此不仔細,將此物殘留。
因此,我們分析,多半是齊元子察覺到了什麼,所以有意為之,添了這一筆,而後面的另一處細節,也是明證。&rdo;
史學家臉上湧起一抹追思,感慨道:&ldo;歷史的迷人之處,就在於它所展現出的時代風貌,與處在書本中的那些人物,不經意間所展現出的溫情。&rdo;
&ldo;建元帝與孝聖宣皇后的關係究竟如何,相隔千年之後,早已無人得知,究竟是美色所誘,又或者是權色之間的平衡,都無從猜起。&rdo;
&ldo;然而,真的見了這幅畫之後,我才想出另外一個答案。&rdo;
史學家指了指端坐在御座上凝神細思的天子,道:&ldo;為什麼,不能是因為愛情呢。&rdo;
他這樣的年紀,出口去說情愛,未免會叫人覺得有些可笑。
可是,看著他臉上的肅然,卻無人笑出聲來。
饒是如此,他這句話一出,也是滿場譁然。
對於大多數人而言,他們可以接受君主與妃嬪在史書上留下一筆甚厚之,固愛之。
但愛情這個字眼,對於皇家而言,未免太過遙遠了。
史學家也不心急,等待場內漸漸平靜下來,才指了指畫卷角落裡的檀木架,與上面脖頸纖長的鶴首瓷瓶。
&ldo;這是周朝汝窯中燒制的白瓷,以色澤瑩潤,光可鑑人著稱。&rdo;
示意一側的工作人員將畫面放大,史學家伸手指向白瓷上的淺影:&ldo;畫中,建元帝目望瓷瓶,伴著案前展開的奏疏,似有沉思之意。
最開始的時候,我也沒覺出異樣,直到有一天,看見家裡小孩子拿鏡子折射外邊的陽光進屋,才反應過來。&rdo;
&ldo;他不是在想事情,只是心裡念她,所以,當白瓷上映出她的影子,便側目去看,如此而已。&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