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永安託孤(第1/2 頁)
“……卻說那劉關張三人,於桃園中備下三牲祭禮,焚香再拜而說誓曰:‘念劉備、關羽、張飛,雖然異姓,既結為兄弟,則同心協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實鑑此心。背義忘恩,天人共戮!’誓畢,拜玄德為兄,關羽次之,張飛為弟。”
一開始,周默講幾句,劉備就吐槽幾句,慢慢地,劉備逐漸聽進去了故事,也知道這都是編造的當不得真,便不再追問細枝末節,只是饒有興致地默默聽著。
等周默講完了桃園三結義的故事,看了劉備一眼,卻發現,不知何時,劉備的眼角已有兩行濁淚流了下來。
劉備深吸了一口氣,緩緩說道:“記得翼德莊上,的確是有一處桃園,每年春天,桃花盛開,美不勝收。我三人那時候才二十多歲,常於樹下飲酒暢談,議論天下大事,是何等的意氣風發。如今想來,卻恍若隔世。”
“馬上就又到春天了,不知那桃園還在否?那桃花又是否盛開如故?”
……
就這樣,周默陪在劉備身邊,每日裡,白天就研究幾何學,晚上劉備睡不著覺,就給他講三國演義的故事。
什麼張翼德怒笞督郵,虎牢關三英戰呂布,什麼關雲長溫酒斬華雄,王司徒美人連環計,都是劉備非常愛聽,甚至要求重講的經典橋段。
漸漸地,周默講故事的時間,成為劉備忍受病痛之餘,每日裡難得的開心和放鬆的時候。
劉備既聽得津津有味,對這些故事的作者羅貫中的評價,也不再似當初那般咬牙切齒,他覺得這腐儒,似乎也頗有一些過人之處。
每每聽到高興處,劉備便開始回憶往事,講一些歷史上的真實故事給周默聽。
這種來自頂尖歷史人物的口述歷史,內容自然是猛料極多,尤其是關於袁紹、袁術兄弟,公孫瓚,孔融,陶謙等人的事蹟,顛覆了周默從史書上了解到的諸多認知。
若是讓專門研究六朝史的歷史學家過來聽,保準他們一個個都能興奮地手舞足蹈,大呼過癮,臨了再涕淚橫流地說上一句:朝聞道,夕死可矣!
這二人一老一少,每日裡朝夕相伴,漸漸地似乎已經沒有了君臣之別,彷彿忘年之交的好友一般,又像是無話不談的父子。
劉備有時候想起他那個不成器的兒子劉阿斗,和眼前的周默一比較,心中不免感慨,如果眼前的年輕人是自己的兒子,該有多好。
正可謂生子當如周思潛也。
時間很快到了二月,劉備自覺已時日無多,於是下詔,命諸葛亮前來永安。
十餘日後,諸葛亮攜魯王劉永,梁王劉理,國舅吳懿,翊軍將軍趙雲等一干貴戚近臣,乘快船抵達永安。太子劉禪和皇后吳氏則留鎮成都,以安人心。
周默親自在碼頭迎接諸葛亮等人,略作休息之後,聽得劉備親口宣佈召見,便帶著眾人,進入劉備寢宮,齊齊跪於劉備病榻之前。
見到他們的父皇白髮蒼蒼,形容枯槁,躺在床上,只胸脯緩緩起伏,不見說話,年幼的劉永、劉理便控制不住地低聲抽泣起來,肅穆哀傷的情緒瞬間在眾人的心中傳染,每個人都不勝哀切。
劉備在思考,也在積蓄著他最後的力量。過了良久,他才緩緩開口道:
“丞相,你上前來。”
諸葛亮眼裡含著熱淚,湊到劉備榻前。
劉備一字一句,說出了那句流傳千古的話:“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聞言,諸葛亮伏地跪拜,涕淚橫流道:“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
劉備又喚劉永、劉理兩個年幼的兒子上前,輕輕撫摸著他們的頭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