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報仇(第1/4 頁)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兵敗,棄走麥城,和他的長子關平,都督趙累等人一路向西北方向逃跑,似乎是想要進入荊山躲避,然後前往上庸,尋求劉封孟達接應。
可剛走至臨沮,就被潘璋的部將馬忠擒獲,慘遭殺害。
像關羽這樣主政一方,可謂半個諸侯級別的大人物,即便被俘虜,通常也會優待有加,以獲取更多政治交易的籌碼。
可關羽卻是連孫權乃至呂蒙的面都沒有見上,直接在臨沮就被殺害。
這是孫權的命令嗎?
當時孫權還在打合肥,距離荊州十萬八千里,以當時的通訊速度,絕不可能是孫權得知關羽被擒之後,下令給潘璋,潘璋得令,然後殺關羽。
那可能是孫權在呂蒙出征之前給他下的命令嗎?
多半也不是。要知道,戰爭變數極大,孫權不可能在呂蒙出征之前,就直接預見到吳軍此役能夠順利拿下荊州乃至擒獲關羽本人,這是極為小機率的事件。
雖然,孫權跟關羽在荊州問題上摩擦不斷,加上關羽性格又傲,孫權早就看他不爽,這很正常,但孫權也是個精明的政治家,他知道關羽的價值,同時他也顧忌自己主公身份的體面。
咬牙切齒地向呂蒙提前下達殺關羽的命令,呂布能做出來,但孫權多半是做不出來的。
所以,歷史上的關羽之死,很有可能是潘璋揣測孫權對關羽的態度之後,擅自決定的。
潘璋是個莽夫,他多半會想:“主公早就恨關羽恨得牙癢癢了,心裡多半是想殺的,但出於現實的考量,只好忍耐。”
“那麼,就讓我潘璋來為主公背上這口鍋吧!”
於是,在潘璋的一念之間,關羽就這麼死了。
事後,雖然關羽之死給孫權帶來一系列的政治危機,導致孫權又是將關羽人頭送給曹操轉移矛盾,又是屢次派人向劉備求饒怕其報復。
但透過潘璋依舊因此大功而升官進爵來看,孫權並沒有因為這件事而責怪潘璋。
這大約能說明,潘璋的馬屁,還是拍對了。
總之,關羽就這麼死了。
當時關興還是個十歲出頭的小孩子,最崇拜的就是自己的英雄父親,可以想象,當他聽聞噩耗傳來,是怎樣的心情。
悲傷之餘,關興自是對殺害父親的直接仇人潘璋痛恨地咬牙切齒。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潘璋這個名字,不知已被關興默唸了多少遍。
如今,當潘璋駐兵當陽的訊息突然傳來,而當陽距離襄陽不過三百里一馬平川的路程。你叫關興如何按捺的住?
關興高擎“殺潘璋,報父仇”的大旗,一路帶兵縱馬疾馳,毫不猶豫地再次進入吳境,南下當陽。
此時此刻,他的心中卻是心潮澎湃,思緒萬千,暗自想道:“思潛兄,休要怪我不遵軍令,擅自行動。我保證就這一次,回來之後,要怎麼責罰全都隨你。”
“但是,倘若不趁此千載難逢的機會親手斬殺潘璋,以報殺父之仇,我關興這輩子都不會原諒我自己的!”
萬馬奔騰而過,蕩起一片塵土。
襄陽城中,聽聞關興突然興兵南下,周默心急如焚,罵道:“這臭小子,淨給我整難題!他帶走多少人?”
馬謖道:“他本營兩千五百人全部隨他而去,此外還有姜伯約部兩千多人,隨他一起前去了。”
“姜伯約是湊什麼熱鬧?”周默瞪著眼道。
“聽說,是被關將軍打出的旗號所感動,義氣所至,願意陪他走這一遭。”
“殺潘璋,報父仇。”周默又唸叨了一遍關興的口號,“不得不說,這口號的確簡短有力,光聽著就讓人心潮澎湃,連我都想即刻南下,加入到他們的隊伍之中了。”
“思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