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頁(第2/2 頁)
局看看有沒有新從北京寄來的包裹,也許你打算到&ldo;女子放牧班&rdo;或連部會會女知青們,顯擺顯擺你的新氈筒(毛氈制的靴子),也許你想到附近的天山公社或前山牧場小賣部賣點日用品,你已經兩個禮拜沒有刷牙了。但只要馬的數字不夠,在你當班時丟了馬,一切便不同了。除了及時找回在自己班上丟的馬駒子,沒有別的選擇。
馬丟的原因有無數種,可能是跟著從附近路過的別人的馬走了,可能是聞到了騍馬的氣息追蹤而去(至今我一想到馬駒子聞騍馬馬糞的情景,還情不自禁要失笑),可能是玩得忘記了歸隊,可能是遇見了狼或猞猁為其驅趕,也可能是因為體質較弱掉了隊……對於放馬的人,誰當班時少的馬,誰負責找回就行了,沒有人再顧及其餘。
我在馬群上的的第一課,就是&ldo;找馬&rdo;。幾年間為找馬,我和&ldo;對班&rdo;老裴走遍伊吾、哈密東部的隱密山鄉和古老綠洲。說也奇怪,跑失了的馬駒子,幾乎沒有往西、往南跑的,不是北山就是東山。過了許多年以後我才知道,當年為了找馬,為了消磨馬群的空閒時間到過的許多地方,僅僅記錄下地名,都足以使瞭解20世紀絲綢之路的變遷與興衰的人驚嘆不已:上馬崖、下馬崖、大石頭、梧桐窩子泉、沁城、廟兒溝、穆孜裡克、板房溝、大熊溝、克音、謝別裡克、鹽池……
《黑戈壁》一(2)
1968年-1969年之交,我們就是在找馬的緊迫中度過的。
馬丟了,如果在一週內找不回來,就只有靠運氣了。真正找不回丟失馬匹了,是很少見的事。1969年元月底,我們放牧的馬群為部隊接走了。兩個月之後,才能安排新的馬駒群給我們放牧。可才放鬆了不幾天,整個馬場就進入了戒備狀態,那氣氛緊張得使人喘不過氣來。作為一個普通知青,我們當然不知道究竟為了什麼如此驚師動眾,只是間接聽說與一個叫做&ldo;黑喇嘛&rdo;的土匪捲土重來有關。從此以後,直到&ldo;林彪事件&rdo;,離邊境不遠的軍馬場,總是處在一個一個的戰備情況裡。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