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頁(第1/3 頁)
所以進宮的途徑經逸軒稍加篩選很自然就選擇老本行從醫了,作為當世兩大醫學巨擘的得意門徒,在面向全國的御醫選拔上勝出並不是難事,確切的說如果敗選即使她丟得起那人,兩位高師還丟不起那臉呢!
當她這個臉上無毛,辦事不牢的少年在一群鬍鬚滿把的候選者中在醫師和藥醫師兩個專案上均拔得頭籌時,卻也讓那群不瞭解她所站的雙肩是當朝兩位醫學巨人的太醫院翰林們大跌眼鏡,又不得不慨嘆&ldo;英雄出少年&rdo;!
但這本無可比性,逸軒起步平臺便比他們高出不止一丈。如同商人,有些人白手起家,積累財力至傲視一隅,商戰無數,行至老年卻輸給個一出生便在鐘鳴鼎食、商賈之家的少年一樣。畢竟少年初經打理的生意便是一州一域甚至是全國的,二者的起始平臺便存在很大差距,境界自然不可同日而語!
監管太醫院的陳翰林對逸軒極為看重,本欲讓她擔任藥師首席,太醫署目前的藥師水平同逸軒相差甚遠。但逸軒堅持選擇了醫師,藥師終日守在太醫署負責配藥,出入後宮的機率太少,她來皇宮的首要任務是尋人,醫師身份要方便得多。陳翰林也不強求,畢竟醫師少年即擁有如此醫術,稍加鍛鍊便可成為獨當一面的首席醫生,又何嘗不妙。
行了約半刻,終於到的太醫署。逸軒一直以為太醫署應該是在大明宮的偏隅,畢竟只是個小小的太醫署。但實際上太醫署卻十分靠近皇城的中央,距離正殿含元殿及後宮群築距離都不是很遠。想來是考慮到宣政殿聽政的皇帝和後宮的嬪妃如若身體不適均能以最快時間趕到設計的。
太醫署本身是一個很小的院落,和大明殿這個大建築群相比它確實很微不足道。從南邊丹鳳門一直過來,她稍稍步測了下約有兩裡遠,而這僅是皇城長度的一半。正房分南北,房門相對,北殿向陽為正殿,平日太醫在此辦公,南面為藥廬,東西偏殿為值夜太醫休息場所。
御醫多數已過而立之年,外有家室,逸軒孤身一人,陳翰林為她在西面安排了個長久住房,吩咐藥廬小廝打掃妥當。其他太醫亦無異議,有個御醫常日在此值夜,他們高興還來不及,這年頭誰高興不守著媳婦孩子卻喜歡在藥廬過夜的?!
晚上,躺在床上透過窗子看著滿天繁星,忙碌了一天的逸軒孤獨惆悵。
父親你曾經在此奮鬥了前半生,卻在後半生不願再踏進這半步。這是個如何神秘的地方?!
母親,小妹你們可知在這所皇城裡有個血脈相連的人在陪你們一起入眠。皇城相伴不相識!
倚欄處粲然回眸
夏日的酷熱天氣已過,後宮嬪妃公主中暑之人鮮有,太醫署並不是很忙。陳翰林居然吩咐小廝有時間帶逸軒去熟悉下宮中環境,以備將來出診不耽誤時間。這讓逸軒很意外,她的意識中後宮應是嚴格控制男人進出的。
後來一位同僚向她解釋,當朝太宗皇帝有鮮卑族血統,而已逝長孫皇后祖先也系北魏拓跋氏。不似漢人的保守講究什麼三從四德,宮中規矩也不在重繁文縟節,頗為開明。
並非疾病高發期,既不出診,太醫們很清閒,藥廬的小廝們卻是極忙的,他們多數是學徒,不僅要準備下季度可能急需的藥材還要抽空學習醫術。所以逸軒並無意叨擾他們。
進宮的第三日,惠風和暢,逸軒決定自己去逛逛皇城。她在進宮時就發現皇城大明宮的建設是正南正北的。主甬道南北縱向,東西穿插著幾道平行宮牆,將宮殿分成幾個長方形區域。只要不是路痴應該不會迷路。
前日自南門而入,大明殿南面宮殿巍峨富麗,頗具威嚴氣勢。逸軒隱約眺望到了高掛的殿額: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宣政殿是皇上議事之處,這個時辰他肯定在上朝吧,不宜前往,那就先到皇城北面轉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