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第4/4 頁)
果出來之後,佔據報紙的一角。大多寫寫現在國際科技發展水平,以及科技技術對未來發展的推動,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今年也不知道從哪裡得到參賽名單,有些記者已經早早聯絡徐梁知教授,大意是想寫一篇關於參賽作品的報道。國內青少年眾多,不乏喜歡科技人工智慧這一塊的,私下裡也會關注國際上的競賽資訊,現在辰光大學在校生,還是徐梁知教授擔任指導的,就有資訊敏.感的人來了興趣。
想強佔獨家,第一時間進行報道撰寫。
周子青一直在校忙著準備參賽作品,這些事情全都不知道,徐梁知教授也沒有和她說,主要怕她會有心理壓力,而且大多記者他都給私下攔住了。
“現在不行,她現在沒心思接受採訪,正忙著準備參賽作品,不能分心。採訪報道,還是等著初審透過之後在說吧,現在什麼都不能保證的前提下,談採訪還太早了。”能找到徐梁知這邊的記者,背後來頭都不小,沒辦法一口回絕。
且徐梁知也有自己考量,國內群眾對計算機人工智慧領域這一塊,相關知識普及還是不夠。如果周子青這次國際青年賽能透過初審,希望想借此機會鼓勵,壯大國內未來青少年,尤其是喜歡計算機人工智慧科技這一塊的學生。希望今後會有更多的人參與到人工智慧這一領域。
徐梁知教授對主動找上來的媒體記者都沒有一口拒絕,都是隻說等初審結果。初審都沒有透過,就談不上採訪報道。
有些老記者比較有經驗,反而笑著詢問擔任指導老師的徐梁知教授,對參賽作品的看法,“國內第二屆高校人工智慧大賽,特等獎獲得者,某些方面可以說是代表國內目前高校專業的最高水平了。如果初審透過,是不是意味著國內人工智慧領域和國際上的差距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大呢?”
“並不一定,競賽畢竟是競賽,有一套自己的評定稽核標準,各方面有評分側重比例,並不是你運用了當下最新的科研成果,就能拿到高分。它要結合實際場景應用,看市場價值推廣。以及自身作品的獨創性。學術研究成果就不一樣。兩者並不同放在一起看待。”徐梁知教授輕笑著解釋一句。
“那您對於這次國際青年賽的初審結果有幾分把握呢?”
徐梁知微微一笑,“我還是很期待競賽評審專家們,最後給出結果的。”
記者一聽,立馬會意,跟著笑著說:“那我就改天再過來採訪,國內這一塊真的很需要這樣積極向上,又有能力的青年學生採訪。要是可以的話,我都想向報社獨家申請寫一篇關於參賽者的個人專欄,這樣優秀有能力的學生,國內普遍父母都會比較好奇,到底用什麼樣的方法才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呢?現在想想,如果採訪報道一刊登,一定會引起全國眾多家庭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思考,搞不好,可能電視臺那邊都會找上來要求做一期教育方面的節目。”
徐梁知淺笑一聲,說看初審結果吧,去電視臺做節目,這樣的事情在國內也不是沒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