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河南災情(第3/3 頁)
已經攻克了三座城池,最大的勢力,已經聚攏了十萬流民!
“整個河南道的官員都是死人嗎?廢物!飯桶!”
戶部尚書楊思義趕忙道:“陛下,現在不是憤怒的時候,當務之急是如何平復災情,安撫流民!戶部能擠出三十萬兩,五十萬斤糧食先撥赴災區!”
每次大明真的有需要的時候,戶部從來沒有掉過鏈子。
工部尚書單安仁冷靜道:“老臣願意親往河南,帶領工部重新築建堤壩”
兵部尚書楊兵跟著說道:“被攻克的三座城池,可以從臨近省份都司調集五萬大軍平叛!”
朱元璋揉了揉腦袋,嘆息道:“單尚書年紀已高,就不要去折騰了,選派其他工部官員前往負責就好,對於流民,不能一味的鎮壓,要以安撫為主,鎮壓為輔,以兵部看,誰適合領兵?”
楊兵回道:“山東都司指揮使,平安,文武雙全,可堪大用!”
朱元璋點了點頭,平安他是瞭解的,確實可以獨當一面。
“對於流民的安撫,朝廷應派遣一位夠份量的大臣或者皇室子弟前往,陛下心中可有人選?”
緊接著,吏部尚書凌漢詢問道。
這個人選嘛……各省佈政都是從二品,這樣的官員都不能使他們信服,那再派官員基本用處也不大,至於皇室子弟嘛,太子是國本,不能輕動,不過太子可還有兩個兒子。
吳王和淮王!
朱標自然知道朱元璋的心思,當即站了出來:“啟稟父皇,如果要選派皇室子弟的話,兒臣舉薦吳王朱雄英,吳王修大誥,改驛站,產水泥,建軍備司,從來沒讓人失望過,所以兒臣相信,此次派吳王前去治水災,平叛亂絕對沒有問題。”
此話一出,吳王一黨都面露狂喜,而淮王一黨則臉色陰沉,但是他們不敢爭,因為他們很清楚,淮王尚且年幼,手段不足,去了河南很有可能解決不了問題,反惹一身麻煩!
見沒有異議,朱元璋點了點頭:“傳旨,封吳王朱雄英為欽差,前往河南負責一切事宜,賜金牌,所到之處,如朕親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