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家總有一本難唸的經(第1/2 頁)
晚飯過後,表嫂和表哥們過來找我了,買來一個大西瓜,一進門就問舅舅在家嗎?
我回答:我爸今天下午剛去南昌了,現在已經安全順利到達南昌了。那就算了,我們陪舅媽說會話就離開吧!
於是在8點半,我家還在吃晚飯時候,我表嫂便在一旁開始說起她的故事來。女人真的是個很奇怪的動物,尤其是說到夫妻相處關係和婆媳話題。總能滔滔不絕,叨叨不覺的,一張嘴巴講了半天也沒有感覺口渴,我給表嫂倒了一杯水。
看樣子,表嫂還要在這裡坐一會兒,估計還需要半個小時,才能出來吧!表哥帶著兒子女兒們則在玩耍,貌似對這個話題只有媳婦說話的份,不過也在一旁幫襯著說,是姑姑的不對。
話題主要講述了歷史遺留問題——姑姑長期做一些與家庭不符合的行為。比如,端午節時間硬是一個人跑到老家裡去過,而媳婦過來找,還說,這裡環境安靜,最後終究說到,世間萬惡之源——錢,因為姑姑在家端午節沒有收到錢,所以發脾氣不高興離開了。
表哥工資不穩定,表嫂端午節也只有下午時間在家,還給媽媽送去了節日。這裡的出嫁女兒,農村的一年三節,作為女兒,一定要回去一趟,看望遠在的爸媽的!或許就應該這樣,姑姑便不開心,她想著,一家人沒有在家陪伴我,還不如一人回老家。老人家,老娜,我想相處之道都應該是一個方面那就是多哄哄就好了,老婆老媽都是這樣的人,所以女人真的是個很奇妙的動物。
能被兒子,自己的老公稍微哄一會兒就開心解決的婆媳問題,卻終究還是沒有得到解決。
原因大概出在男人這個角色,兒子沒有先把老媽安慰好,接著沒有告訴老婆,端午節這天必須給老媽點錢,並且一定要有儀式感的讓老媽覺得,媳婦孝順,兒子懂事。
於是表嫂這個時候說到家裡生活的小細節了,那就是比如:現代教育提倡的小孩子從小要培養熱愛勞動的習慣。表嫂總是教育兩個孩子要在家裡面做事,比如自己打掃衛生,倒垃圾,給奶奶捶背,回家給媽媽拿鞋,提水,適當切菜,洗碗,這些簡單能做的活必須得幹。
姑姑的看法是,小孩子還這麼小,只需要讀書就好了,好好學習,什麼事情也不用管,還小做什麼家務活呢。表嫂平時本來上班就沒有什麼時間管小孩,下班回來還得看著兩孩子學習,生活原本已經很辛苦了。
人們總是說,生活不僅只有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大概姑姑只看了眼前的苟且,沒有看到長遠的日後詩的遠方。姑姑在家,不讓孩子做家務,事先表嫂已經給兩孩子交代了,必須在家週末完成對應的家務活,才可以娛樂。
而一旁的姑姑卻要叫孩子歇下來,不要幹活,直接去玩耍。那麼,媽媽回來,看到家務活沒有做完,兒子女兒們在隔壁鄰居家裡玩耍,雖然小區兩個孩子已經逛的非常熟悉,唯一能夠找尋的玩伴只有物業公司守大門保安的孫子,剛進小區門,就看到姑姑拿著垃圾從樓下下來,自己的孩子們則在一旁玩耍,看到孩子在玩。於是,讓孩子回家學習。
或許此時的姑姑就不是很開心了,因為估計是等會姑姑帶著孩子們一起去隔壁的家逛逛,或者對面哪個同年齡段的大爺大媽那裡溜達閒逛聊天,順便一起把兩孩子帶過去,好看護他們。不曾想,表嫂上班時間點跑回來了,透過兒子女兒們知道,表嫂交代的兩孩子事沒有完成,孩子忘乎所以。
這個教育小事件的爆發,農村其實大部分的問題都只有一個,媳婦和婆媳教育方法觀念不一樣。媳婦說要這樣做,婆婆轉眼就給你倒臺,這就會讓孩子人前怕爸媽,人後隨便對待人的行為,也會讓孩子覺得可以不用這樣做,導致孩子懶惰心理,或許事沒有那麼嚴重,不過,我確實注意比較多這樣的農村現象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