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我找導演(第1/3 頁)
小乞丐狄雲領著鄭海前往慶壽寺。一路上,小狄雲給鄭海講述了他道聽途說的關於慶壽寺的歷史與傳說。
鄭海這才意識到,他並非身處紅海附近的葉門等國家,而是已經回到了國內。因為小狄雲說起慶壽寺的時候提了一個地名——北平,鄭海知道北平是北京以前的一個稱呼。
再結合,這一路過來遇到的“專業群眾演員”。鄭海相信演技水平與漢語水平都如此高的“群眾演員”,只能是國內的演員。
慶壽寺,始建於金朝金世宗大定二十六年(1186年),又稱“雙塔寺”,寺內有兩座寶塔。其中,九層的海雲塔建於蒙古國憲宗蒙哥汗七年(1257年),另一座七層寶塔名為可庵塔,晚海雲塔一年建成。
慶壽寺的雙塔曾經是北京著名的名勝景觀“燕京十景”之一的“長安分塔”,但在1954年拓寬北京西長安街時它們被拆除了。近代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曾經呼籲拓寬長安街時應保留雙塔,可那時人們沒有聽從他的意見。這不得不說是北京城市建設史的一個遺憾。
當然,這是鄭海查閱有關鄭和艦與鄭和歷史資料時,無意間在網路上看到的,他自然不會與小乞丐狄雲講這些。他更願意安靜地聽著小乞丐東拉西扯,聽小乞丐講那些坊間的傳說。
穿過一片鬱鬱蔥蔥的樹林之後,兩座尖頂寶塔出現在眼前,青松蒼翠,寶塔高聳。
鄭海和小乞丐走過一座小橋,橋下的河道已經乾枯。在小橋的一端,鄭海看到兩座石碑,上面寫著“飛渡橋”和“飛虹橋”,其書法筆力強健有力,透露著一股王者之風。據說,這是金章宗的書法遺蹟。
“海哥,這就是慶壽寺。我們到了。”小乞丐狄雲回頭對鄭海道。
鄭海和小乞丐一踏入慶壽寺便聞到一陣香,撲鼻而來的佛香,沁人心脾。院中蒼松繁茂,綠樹成蔭,幾名僧人在院中打掃地板。
鄭海來到一名掃地僧人面前道:“小師傅,你知道導演在哪裡嗎?我找導演。”
幾個和尚看著鄭海和狄雲兩個乞丐,感到有點莫名其妙。
一個較為年長的和尚走過來,說到:“兩位施主,我們住持正在會見貴客,你們有何事?”
鄭海道:“我想找一個叫馬歡的人,他應該也是在這裡充當臨時演員。你知道他在哪嗎?”
“師兄,他在說什麼呀?”
“或許,他找的是住持的關門弟子馬師弟吧。馬師弟,在後院為王妃準備施粥的事宜,你帶他們過去吧。”較為年長的和尚交代另一個和尚。
當鄭海邁入慶壽寺時,徐妙錦帶著盧興與十幾個侍衛剛從慶壽寺後院出發去抓捕鄭海,兩撥人一前一後恰好錯過。
小徐妙錦帶著侍衛來到燒餅攤前,說到:“老闆,這是我的燒餅錢,剛才沒來得及給,現在來還你。問你件事,剛才那兩個乞丐去哪裡了?”
燒餅攤老闆看著十幾個面帶殺氣的侍衛,顫顫巍巍地收下了兩枚銅錢。他回答:“我聽他們說,好像是去找一個叫袁先生什麼的人了。”
接著,小徐妙錦又去找了算命的袁先生,但袁先生的算命攤也不見了。徐妙錦和盧興帶的一幫侍衛再次撲了空。
小徐妙錦狠狠地罵道:“真可惡!沒想到這兩個小乞丐跑得這麼快!臭乞丐,別讓我再遇到你們!”
“小主,你看那幾個乞丐像不像撞我們的那幾個?”丫鬟小蘭指向路邊乞討的幾個乞丐。
侍衛盧興帶著手下將幾個乞丐都抓了,其中一人是丐幫華清幫前幫主、現海龍幫長老——吳華清。
盧興認出吳華清是華清幫幫主,將他帶到小徐妙錦前。
經過侍衛盧興的一番威脅與審問,徐妙錦從吳華清嘴中得知鄭海與小乞丐狄雲已前往慶壽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