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部分(第4/4 頁)
一座山。嵩山山脈,以少林河為界,中為峻極峰,東為太室山,西為少室山。
這太室少室兩字,其實也有講究。卻是傳說上古三代之時,大禹與塗山氏之女“女嬌”兩情相悅,彼此結為夫婦。但當時天下洪水肆虐,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女嬌思念丈夫成疾,終於化為望夫石。大禹悲痛欲絕之餘,向望夫石索要自己的兒子。於是石頭開裂,誕生了後來大夏朝之祖夏啟。後人在嵩山東峰的山腳下建了啟母廟,以紀念和祭祀夏啟之母。於是就稱呼嵩山東峰為太室山(室者,妻也)。
另外,後來大禹又續娶了女嬌之妹為妻。後人就在嵩山西峰山腳下建少姨廟祭祀,故西峰名謂少室山。
五嶽劍派當中的嵩山派,正是以太室山為大本營。天下武宗的少林派,則建在少室山上。以一山而共存武林中兩大名門,此事天下自古罕見。不過少室山和太室山之間,其實也足有二十多里距離。所以要上少室山,倒也用不著擔心會再遭遇嵩山派的人。
少室山中,合共有三十六峰。諸峰簇擁起伏,如旌旗環圍,似劍戟羅列,峰巒參差,峽谷縱橫,頗為壯觀。主峰連天峰,則為嵩山之巔。山頂寬平如寨,分有上下兩層,有四天門之險。從山南北望,一組山峰,互相疊壓,狀如千葉舒蓮,所以當地群眾也俗稱少室山為“九頂蓮花山”。
少室山之北的五乳/峰下,就是中土禪宗祖庭,千餘年來,始終為武林中泰山北斗,被尊為天下武功之宗的武中聖地——少林寺了!
北魏太和年間,天竺高僧跋陀羅,與北魏孝文帝相見,並深得其敬重。孝文帝遷都洛陽,有意為跋陀羅建造寺院。因跋陀羅性喜幽靜,故此孝文帝便將新建寺院的地址,選在距離洛陽不遠以外的中嶽少室山下。而此寺即是日後聞名天下的少林寺了。
三十多年後,即北魏孝昌三年。天竺高僧,禪宗西天第二十八祖菩提達摩南來中土。先是與梁武帝見面,相談並不投契。於是一葦渡江,北上嵩洛,遊經少林寺,就此駐蹕。從此傳下了禪宗法統。後人逐尊菩提達摩為東土禪宗初祖,少林寺亦因而成為禪宗祖庭。
隋唐年間,相傳唐王李世民在洛陽落難,被王世允的侄子王仁則所擒。於是少林寺十三棍僧下山,義救唐王。從此少林武功威名震天下,成為千古美談。當然,這傳說究竟有幾分真實性,後人也實在難以考究。但千年以下,少林寺向來是武林中的泰山北斗,有“天下武功出少林”的美稱,此點則不容置疑。故此,少林寺又被尊為“天下武宗”,儼然就是武林人士心目中的一處聖地。
經歷整整兩個多月,千里之遙的行程,轟定干戈小隊和林震南一家三口,再加上以掌門“君子劍”嶽不群為首的一眾華山弟子,終於來到了少林寺。
方生大師此時早已知道林震南的打算。出家人慈悲為懷,能夠幫助林總鏢頭一家免於懷璧之罪,他也是樂意的。不過此事畢竟關係重大,所以方生大師自己也不能獨斷,必須先稟明方丈方證大師。當下,他引領眾人入了少林寺山門,吩咐知客僧安頓眾位來賓前往客房安頓,自己則與覺月、黃國柏、辛國樑、易國梓等四名師侄,一起前往求見方丈,並詳細訴說這次出門的種種經歷,以請方丈定奪。
這個時代的長途旅行,非有過人體力不能支援。陳勝和林震南、嶽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