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歷史的宿命(第2/2 頁)
,但他們總會不斷成王。
劉宋之後,以為金刀之讖已然破滅。結果幾百年後,仍然有“劉氏後人”建立政權。哪怕他們已經忘記祖先和族裔,自認是胡人。
當然這只是一點玩樂話,實則劉邦建立漢朝,豐富的物質條件,讓劉姓人口大量繁衍,四處開枝散葉。
人口越多,出“人才”的可能性越大。
真正破大防的是兩宋時期,從他們建國開始,就一直與各種異族政權對峙。
結果天幕揭露,人家祖上也是漢人。近點的是魏晉南北朝,遠一點的推到周王朝。
好在他們自認是蒙古、契丹、女真……
而看見的天幕的大金和大遼,也萬萬想不到,自家祖上是漢人。轉而想如何借用這個縹緲的來歷,收服漢人。
朱元璋彷彿受到平生最大的衝擊,“蒙元,竟是漢高祖後裔。”
他當初打出的旗號可是“驅除胡虜,恢復中華”!
當然這只是祖上一點微薄的血統,蒙元皇室可不認為他們是漢人。
劉邦先前“見識”過一個匈奴人自稱劉氏後人,現在再看到一個鐵木真,似乎並不算意外。
只是有些好奇,“金刀之讖,神聖大漢帝國。”究竟為何。
糊糊:“唐朝末期,不止五姓七望,幾乎所有士族門閥,都遭遇毀滅性打擊。人口大量損失,引以為豪的族譜亦被銷燬。”
“冒姓之事層出不窮,因為根本無法分辨,其人究竟是否士族。”
“姓氏迴歸本來的意義,及至後來宋明兩個漢人王朝的開國皇帝,都不再殫精竭慮,為自己找一個顯赫祖宗。”
李世民:“士族門閥消失!”
他是想打擊門閥,但不是想消滅門閥,為何會出現這種事?
門閥消失後,國家又該如何運轉?
李世民恍然想到,制紅燒肉的蘇軾,他是進士,科舉進士。
難道後世,以科舉取才?
糊糊:“轉回正題,朱元璋放棄給自己找一位顯赫增添光彩,但不代表他的祖上,沒有沒有神異。”
“說神異或許不恰當,應該說歷史的宿命。”
“不是來源於他父系的數字家族,而是他的母族,他的外祖父。”
“‘為什麼每個復仇故事的主角都必須是王子?難道門房和婢女生的兒子就沒資格復仇?’”
“只有貴族才有復仇的權利麼,小兵的後代同樣。”
:()給古人直播美食,他們都饞瘋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