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頁(第1/3 頁)
一刻鐘之後時間到了,昨日那位考官又帶著巡邏小隊身邊跟了個敲小鑼的小吏溜溜達達又來考場走了一回。
周子才說這個考官是今年補錄主考官之一,別看長相不起眼,其實是翰林院裡出來的,牛著呢。
不過那脾氣不行,估計這回下來負責歲試又是被&ldo;下放&rdo;的。
經周子才這麼一說,向南再看見這位小鬍子大叔頓時就覺得那頭頂都有個散發著墨香的光環。
入翰林被稱為&ldo;點翰林&rdo;,可那真是光宗耀祖的事,比之考了狀元都還要叫人羨慕,畢竟狀元每一次科舉都會有,能入翰林的人卻不是每三年都能有。
周子才知道這麼多向南也沒想到別的,單純就是去在這位小鬍子主考官巡視的時候抓緊時間仰視了一回這個時代文人楷模,然後等著考捲髮下來,向南就乖乖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抓緊時間審題。
先前苗大人跟他分析的邸報時事的時候就說過了,去歲江南洪澇北方乾旱,導致糧食欠收,雖然向南所在的類似於現代四川的吳越郡沒受多大影響,可對於大業朝來說還是受損嚴重的。
畢竟江南產水稻糧食,北方產棉花等物,都是兩個重要的農業區域,受此自然災害的影響,一直到今年大業內部經濟發展都呈現一種無精打採的頹勢。
苗大人覺得去年才發生了這件事,今年三月院試的時候很多人押題覺得策問會跟這個有關,結果猜錯了,那麼很可能七月補考的時候會用這個。
倒是不曾想還真叫苗大人給猜中了,可見苗大人做官十來年一直沒有落下分析歷年考卷還是有點收穫的,卻是叫向南撿了個大便宜。
今天一天的時間裡除了一篇關於旱澇災害為主題的策問以外,還有一篇雜文需要寫,這就是俗稱的大作文小作文。
雜文沒有限制,自己選個主題自由發揮即可,一般人都會選擇一篇能夠盡顯本身才華的一方面來寫雜文。
向南想了想沒想出啥,總不能寫一篇動力方面的理論與實驗過程上去吧?所以向南十分寬心的暫且將雜文擱置在一邊,拿了草稿紙先羅列了一些自己要寫的要點。
這就跟高中地理考試一樣,提起旱澇自然災害,首先就要抓住幾個給分點,然後再補充說明拓展一下。
不過好歹這幾個月讀書背書還是有了那麼點進步,向南好歹知道要儘量讓自己的遣詞能更有內涵高雅一點,不要全篇小白文。
事實上堵不如疏什麼的,這種事古代治水的人早就知道了,像是大工程的改道分支之類的,至於定期清理河堤淤沙,這個就需要一定的技術支援了。
向南挑挑揀揀,最後選出一些能用的,又思索著這個世界比較有名的跟治水有關的歷史事件,到時候寫上去分析一番點出優缺點列出補全之策……
大致性寫了一篇白文底稿,向南又轉而開始考慮其旱災這個問題。
這個問題其實在古代真的是十分難以解決的,畢竟現代還有人工降雨南水北調之類的,古代要修一條橫跨南北的運河,那工程量真的是難以想像的。
最後向南想來想去竟是隻有往地下水層打主意。
當然,這個只能是臨時應急措施,要是一直不停開採地下水導致地下水資源枯竭,那會出現什麼後果,地陷天坑之類的隨便出來一個,就是上天對統治者生出不滿的節奏啊。
到時候說不定還要引起民亂起義造反之類的,向南還沒有那種趁機搞出亂世然後揭竿而起搞大事的野心,所以這個厲害結果是一定要嚴肅點明的。
臨時措施有了,那麼後續問題如何?
這時候當然就是要提咱們的可持續發展道路了,能存水阻止土壤中水分過度蒸發的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