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頁(第1/2 頁)
諸葛亮重視農業水利建設,有兩件事值得一提。
一件事是保護和利用都江堰。都江堰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它是秦國蜀郡太守李冰主持修建的。史書記載都江堰說:
第60節:第七章勵精圖治(7)
縣有桃關,漢武帝祠,李冰作大堰於此,堰於江作堋,堋有左右口,謂之湔塴。江入郫江,撿江以行舟。《益州記》曰:江至都安,堰其右,撿其左,其正流遂東。郫江之右也,因山頹水,坐致竹木,以溉諸郡,又羊摩江灌江西,於玉女房下作三石人於白沙郵,郵在堰官上立水中,刻要江神,水竭不至足,盛不沒腰,是以蜀人旱則藉以為溉,雨則不遏其流,故記曰: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沃野千里,世號陸海,謂之天府也。俗謂之都安堰。
都安堰就是都江堰,從上述記載中,可見都江堰工程規模之大,效益之高。諸葛亮認為&ot;此堰農本,國之所資&ot;,專設堰官對此堰進行管理。堰官統率一千二百名兵士駐守在那裡,對都江堰進行保護和疏浚。
另一件事是修築九里堤。《成都志》記載:&ot;九里堤在縣西北,堤長九里,故老相傳,諸葛亮所築,以捍水勢。&ot;《成都府志》記載:&ot;九里堤在府城西北隅,其地窪下,諸葛武侯築堤九里,以防沖齧。&ot;
1980年夏,四川省三臺縣文化館的同志在清理館藏古代字畫時,發現一張三國時蜀國&ot;丞相諸葛令&ot;碑拓片。從拓片看,碑高五十三厘米,寬三十八厘米。碑面受風雨侵蝕有些斑駁,但碑文仍清晰可見:
丞相諸葛令,按九里堤捍護都城,用防水患。今修築竣。告爾居民,勿許侵佔、損壞。有犯,治以嚴法。令即遵行。章武三年九月十五日。《文物》1983年第5期。按:章武三年五月後主改年號為建興。此碑書章武三年九月十五日,或因古代改年號時,當年兩種年號常並存,這反而證明其真實性,因為如為偽造,必書建興元年九月十五日。
這張碑文拓片,彌補了志書記載的不足,證實了諸葛亮曾主持修築九里堤的史實,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
諸葛亮修築九里堤,不但有書可查,有碑可考,還有實物可證。據說,&ot;現在經成都西北橋,出城行數裡,還可望見一條東西橫臥、長約二百米、高七八米的土埂,那就是古老的九里堤殘存部分&ot;。
書籍、碑刻、遺蹟,三者互相印證,共同述說著諸葛亮當年興修水利、防止水患的功績。
……
第五節政通人和
封建時代的帝王將相,人人都從事各類政治鬥爭,因而人人都在政壇上據有一席。但他們並非人人都是政治家。從政之人,或有深刻的政治思想,或有進步的政治主張,或有成功的政治實踐,方無愧於政治家的稱號。上述三方麵條件具備,方可稱為傑出的政治家。
諸葛亮可稱為古代傑出的政治家。
諸葛亮融通儒法政治思想之長,體現了其政治思想的深邃,這在《孜孜求治》一節中已經講述。
諸葛亮興復漢室的政治主張,實質上是對統一、強盛、興旺國家的追求。他所要興復的是&ot;光武中興&ot;式的漢,而不是桓、靈、獻帝式的政治昏暗、四分五裂之漢。這在《待時高歌〈梁父吟〉》一節中也曾談到。
這裡只說諸葛亮在政治實踐上的成功。
著名史學家範文瀾先生說:諸葛亮治理下的蜀國,在三國中是最有條理的一個。一個治國者,他所治理的國家與他同時期的其他政權相比,成績最為突出,成效最為顯著,這樣的人難道不是政治實踐上最成功的嗎?
諸葛亮治理國家的成功,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兩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