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始帝(第1/3 頁)
新莽天鳳年間,赤眉、綠林、銅馬等數十股大小農民軍紛紛揭竿而起,大批豪強地主也乘勢開始倒莽,頓時,海內分崩,天下大亂,而此時劉氏皇族的地位也一落千丈,經常被郡縣官吏無故欺壓。一日,蔡陽國釜亭候長喝醉酒後罵劉玄的父親劉子張,劉子張一怒之下殺了亭長,十多年後,亭長的兒子殺了劉玄的弟弟劉騫,為父報仇。劉玄於是就開始就結交賓客,打算為弟弟報仇,後因賓客犯法,劉玄避開官府抓捕,從舂陵逃到平林,官府把劉玄的父親劉子張抓走,劉玄於是詐死,派人將靈柩送回舂陵,官府便釋放了劉子張,劉玄因此自己在外逃匿。
地皇三年,綠林軍王常、成丹西入南郡,號為下江兵;王匡、王鳳、馬武及其支黨朱鮪、張卬等北入南郡,號為新市兵,都自稱將軍。七月,王匡等進攻隨州,沒有攻下,平林人陳牧、廖湛又聚眾一千餘人,號為平林兵,以為響應。於是,劉玄就前往投奔陳牧等人,擔任陳牧手下的安集掾。劉秀長兄劉演平時不事家人居業,喜愛交結天下豪傑,聽聞家中族人劉玄投奔了陳牧,就準備和南陽的諸多子弟趁亂起兵,欲圖大事,而劉秀為了躲避官吏,此時正在新野的姐夫鄧晨家躲避,地皇三年秋,劉秀假裝到宛城賣谷,與當地人李通及其從弟李軼密謀起兵。
十月,劉演正式打出了“復高祖之業,定萬世之秋”的口號,宣佈起義,並派遣親客,通知鄧晨在新野起義,劉秀、李通、李軼等在宛城起義,自己則率七八千人在舂陵起義,自稱“柱天都部”,並聯合新市、平林等綠林軍,十一月,劉秀帶領賓客從宛城來到舂陵。起初劉演起兵,家中宗族都不願意跟隨,他們害怕被連坐所以紛紛逃跑,直到看見劉秀穿絳衣大冠,驚歎“謹厚者亦復為之”,才安下心來,劉祉、劉良等也追隨起兵。隨著劉演隊伍越來越壯大,綠林軍便把劉演這一支稱為舂陵軍,而舂陵軍的主力也多為南陽的劉氏宗室和本郡的豪傑。劉演與劉秀在南陽起事以後,劉演派遣隨同自己起事的族兄劉嘉前往新市、平林軍中聯絡,最後雙方合軍一處,開始了共同對王莽官軍的作戰行動。他們聯軍進擊長聚,與官軍作戰,義軍併力西進,攻克唐子鄉,殺死湖陽都尉,接著全軍奮力北進,又攻克棘陽。
新莽南陽的最高軍政長官前隊大夫甄阜見義軍威脅到自己的老巢,便率軍全力迎戰,雙方激戰於小長安鄧縣。這一天,大霧瀰漫,官軍憑藉有利的地形和對環境熟悉的有利條件,猛力反擊,劉氏數十個同宗兄弟都死於這場劇烈的混戰中,劉叔只能單馬遁走,途中還救了妹妹劉伯姬,但姐姐劉元拒絕上馬,以免拖累劉秀,劉叔知道天命難違,最終劉元的三個女兒被新軍殺死。起義軍則立刻調整部署並退守棘陽,甄阜、梁丘賜獲此大勝,決心乘勝追擊全殲義軍,他們率10萬精兵南渡黃淳水,在兩河之間安營紮寨,同時拆掉架在黃淳水上的橋樑,示無還心,擺出要同義軍決一死戰的架勢。新市、平林兩軍新敗之後,已經對官軍產生了很重的畏懼情緒,見官軍仍然窮追不捨,且其軍力、裝備又遠勝義軍,因而對能否戰勝敵人信心不足,他們打算脫離戰場,然後迅速南逃。
劉演此時作為綠林軍一軍之長便找劉秀計議,劉叔說道“如果此時二支友軍撤走,單憑他們劉氏宗親統帥的舂陵軍隊,實在是難以戰勝敵人。我們必須先設法穩住二支友軍,大家同心協力共同對敵,才是萬全之策。”恰在此時,王常、成丹、張昂所統帥的一支5000人的下江兵北抵宜秋,劉演決心說服這支部隊參加戰鬥,以此增強對官軍戰鬥的力量,如此又能穩住處於動搖中的其他兩支義軍。於是,劉演兄弟二人與李通一起前往下江兵駐地,劉演說:“願見下江一賢將,議大事。”成丹、張昂共推王常。劉演對王常道”說以合從之利“。王常大悟說道:“王莽篡弒,殘虐天下,百姓思漢,故豪傑並起。今劉氏復興,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