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遊戲競技 > 修行在虛空世界 > 第200章 即心即佛

第200章 即心即佛(第2/2 頁)

目錄
最新遊戲競技小說: 穿成瘋批反派,萬人迷皇子殺瘋了心譚網遊:我覺醒了兩個隱藏職業王者:我神級實力,一秀五!戰錘40k灰燼編年史闖關遊戲,詞條太強了從傳奇開始證道成神詭案奇聞NBA:投籃四萬年紅樓之林家有嫡子慾望大獎賽:假面騎士睚眥攻略一時爽,死遁回來洗白小黑屋海島求生,開啟簡易模式穿書:炮灰他要頂不住了網遊之這個殺手是牧師蒼穹戰線下的黃昏凰臨天下:重生之謀權為後神之舞龍族:龍王?那也得給我打工主火影男人只會妨礙我結印的速度

既然要學佛唸經,就先把一本經書給學透了,是以二人此時交流的仍是《金剛經》,以及南陽慧忠國師的法。

佛學修行,第一注意依經不依論,第二依法不依人,實際上每一本佛經,都是佛教本師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對話的討論集——或者是這個菩薩提出問題,或者那個弟子提出問題。

如當下溫言與步知月所討論的《金剛經》,即是對須菩提尊者為主體所提的問題以及佛的回答的記錄。

二人的論道交流從《金剛經》開始,論到了其中【善護念】的金剛眼,再談到了六祖慧能,然後又是南陽慧忠國師……

“直下示學人即心是佛”,這是六祖以來的根本宗旨,馬祖言“即心即佛”也是此義,。

在步知月看來:“慧忠國師對此應無異議,不過,他不同意的是把【即心是佛】之【心】解釋為【見聞覺知之性】,這樣的解釋只從心性角度說,沒有顯示出佛性遍一切法的含義。”

“更重要的,這樣的見地在禪悟中容易產生以心性本體為有一物之執著的弊端,從而把真如佛性錯解為是一種實體性的本性或神我,而為身體的主宰,身體雖滅壞,此神性不壞,這與空性正見完全相反,混同於教理上早已批判過的外道神性知見,既實體化了神我,又割裂了身與性,故慧忠國師指出無異於先尼外道,並又舉《淨名經》‘法離見聞覺知’駁斥。”

溫言聽罷,只是靜靜思索著,而步知月話中說到的所謂先尼外道,乃是北本《大般涅經》卷二十九中所舉,指篤信神我,崇奉“心常相滅”的外道。

我道,外道,這是每個道統都會有的內外之爭。

……

溫言思考的有很多——

佛教基於因緣所生法,“無我”思想為根本論義,神竺的大乘佛學把無我思想擴充套件到一切法,故盛論諸法無自性的緣起空性思想浸入各派骨髓,加之神竺佛教次第禪法特點,因此,執著於“心中一物”、“身內真如”的錯誤知見,在神竺佛教禪法中不是個主要問題。

但當神竺佛教在神竺本土受到異神【梵神】的清掃後,被迫道統東移,紮根於中土,其受中國原有儒道文化發達的心性思想影響,禪修方法逐步轉為透過心性體悟達於離言法性,達摩祖師言“吾觀此土,惟《楞伽》四卷,可以印心”,原因就在於這是一部講心性的經典。

然對禪法觀修言,無我思想弱的流弊,很容易形成“心中一物”、“身內真如”的錯誤知見,以為心中有一真常不變之性,身體屬有為法有變壞,進而以妄心為無常,以真心為常,不解不二真義。

所以,心性之學、佛性之義,在禪悟中逐漸成為時人的大窠臼,不自覺中落入身內真如見,這是學佛之人非常普遍的現象。

慧忠國師,正是嘆惜六祖之後,邪正莫辨,宗旨不明,故透過辨析以見聞覺知之性為佛性,以顯正見。

……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

目錄
漫漫修仙路商海諜影煉氣士網遊,我言出,你去法隨碧玉年華萱陽PK無厘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