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1.英德法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次聯手(第1/4 頁)
英國人已經做出了行動。
無論是徵兵還是在裝備上的提供,都做出了最大的努力。
這一次,英國可謂是用心投入了,他們連最先進的裝備都投入進來,就是為了抵擋住蘇聯的攻勢。
當然,他們所謂的最先進裝備在德國人眼中多多少少都有點瑕疵。
再說這些坦克數量也不是很多,能夠給他們帶來的援助實在是有限。
反而是空軍支援,確實給他們帶來了很大的幫助。
原時空中,德國之所以能夠橫掃西歐,然後在東歐這邊投入大量的武器裝備與人員物資,其根本原因,是因為產能。
那時候入侵蘇聯的德國,可不是隻有他們本土的工業產能,法國的本土的工業產能也給nazi德國的入侵提供了很大的幫助。
儘管在武器裝置在短時間內確實不能跟德軍進行匹配,然而法國的工業卻可以生產大量的貨車、汽車、摩托車、無線電裝置。
而且,身為西歐一大農產品國家,法國可是給nazi德國提供了大量的糧食。
維希法國的貝當更是把賣國這件事幹到了極致,寧願讓本國人民餓著肚子,也要讓前線的nazi德軍吃得飽飽的。
除去維希法國的不斷援助之外,捷克斯洛伐克的兵工廠更是強悍。
所以那時候的蘇聯可不是隻跟nazi德國一人作戰,蘇聯是跟整個西歐和中歐作戰。
如今的德國只完成了‘德奧合併’,在對捷克的入侵失敗之後,這個nazi德國便失去了向外擴張的資本。
只依靠本土產能的nazi德國,更不可能生產出足以抵禦蘇聯步伐的軍工裝置。
因此,在英國擴大產能並給他們帶來大量空軍投入之後,nazi德軍算是回了一波血。
然後就是法國的態度。
毫無疑問,法國的政壇依依然是日常般的混亂。
雷諾還在給別人打著嘴仗,被撤回來的甘末林儘管丟掉了前線總指揮官的職務,但他依舊能怒斥雷諾。
這樣混亂不堪的法國政壇,戴高樂血壓都拉滿了。
他甚至跟自己的參謀吐槽道。
“跟這樣的一群蟲豸在一起,怎麼可能搞得好法國政治!”
吐槽歸吐槽,身為國防部長的戴高樂還是很稱職地做著自己的工作,特別是對於馬奇諾防線的重新修建。
馬奇諾防線確實被他們以‘資金不足’為理由一拖再拖,可事實上這條防線是在建設的,只不過建設得很慢。戴高樂是‘反防線’派的人,但這一次他卻贊同了防線的建設。
其原因有很多,但歸根到底,只有兩個原因最為重要。
第一,他已經不指望這群政府政治家了,一群只會吵架,只會為了自己的業績的蛀蟲。
第二,防線可以減輕法國的防守壓力,利用馬奇諾防線,可以將主戰場轉移到比利時。
是的,受傷的人終究還是比利時。
除了對馬奇諾防線的重新修建之外,戴高樂還開始整理後勤物資,儘可能地給前線提供穩定的後勤保障。
因為戴高樂坐鎮,法軍的後勤確實很穩定。
只不過,剛上任為前線總指揮官的魏剛卻顯得十分窘迫。
臨陣換將之所以是兵家大忌,必然有原因在裡面,而眾多原因之中有一個尤為突出,那就是軍隊的調配混亂。
儘管甘末林在作戰方面很不積極,但他確實整理了一條用以防守萊茵河的防守戰略。
然而,隨著魏剛上來後,他的作戰風格立即打亂了原本的部署,一下子就讓整個作戰規劃變得混亂起來。
可即使如此,魏剛還是透過英國的空軍支援,開始了陸軍上的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