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武俠修真 > 自道的意思 > 第7章 道家與道教的根源

第7章 道家與道教的根源(第2/3 頁)

目錄
最新武俠修真小說: 神路無名山海精英榜劍蕩大楚:風雲決從絕世武神開始與白眉大俠當同僚的日子桃花天書渡風雲風雲鹿鼎記:開局一本九陰真經綜武:開局聖心訣,躺平就變強仙俠英雄傳快穿:大女主殺穿言情世界暢遊諸天萬界始於武當北涼王:從紈絝到天下第一鳳舞銀環紅顏劍影錄金庸武俠:開局獲得連城寶藏新劍影天涯帶著東方不敗求長生青樓顏羅錄靈仙界天尊

松道長的面,將那本《道德經》取來別在了腰間。清松倒是沒說其它的,只說:“據說祖師爺張道陵因它成仙,而後又有不少先師或因其由而登仙班。所以我也奇怪之!但為師也不得旨要,故而也不敢教你這個!”

我卻暫時不去管這些!但心裡卻暗自嘀咕道:“得道成仙?這《道德經》裡不就有“道”麼?舍了它還從別處去修道,豈不有點兒緣木求魚、捨近求遠的感覺麼?說不定等我弄通了《道德經》,就得道了呢!遠比你辛辛苦苦地修煉個幾百年才成仙來得划算嘛!”

也許正因我揣了這種想法,還真被我走出一條捷徑來了。不過,沒有成仙,卻成聖了!當然,這是後話,暫且不表。

清松道長雖沒有教我讀懂《道德經》,但還是給我普及了下道學相關知識的。這些對於我後來能把握住《道德經》的要旨還是有幫助的。

他首先給我講了道教與道家的關係。

據他所說,中國道學,淵遠流長。據傳,中華上古先賢,觀摩世界,體察天地萬物,感悟自然,漸得世界形成及執行原理之根髓,謂之曰“道”!並依人類始祖伏羲所傳之八卦,推衍而成陰陽五行之學說,概括為“道學”。故而,又稱道學始於黃帝,昌於老子,輝煌於西漢“文景之治”,而終於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其實不過隱沒於民間,成了華夏民族文化骨髓裡潛在的意識去了!當然,這主要是指的道家政治經濟方面的思想。而陰陰五行學說,則為醫家(主要指“歧黃之術”)和道教所傳承。猶其是道教,將它發展得紛繁蕪雜,蔚為壯觀,特別鼎盛於宋、元、明三朝時期。

傳統意義上的道家,指的是以黃老學說及老莊學說為主導思想的那些思想家。他們以“清靜無為”“崇尚自然”為出發點,講究“道法自然,無為而無所不為”的“以道治國”之術。而老莊學派則為隱逸學派,守獨善其身之術。

按《漢書》作者班固在《漢書.藝文志》中所說“道家,大概是出於史官。他們記載歷史以來的成敗、存亡、禍福等形成的原因,然後知道了秉持社會治理的根本與關鍵要點,倡導統治者要自守清靜無為與虛懷無妄,自持處於卑下的謙讓態度。這就是教授統治者面南背北坐穩國君之位的長治久安之術。他們這套理論是符合《克壤》歌(《詩經》所錄第一首,題目變為《擊壤歌》。)所描述堯帝治世情況的。也符合《易經》中所說“賺”的道理(即收穫比付出多)。憑著一個“謙下”就可以使大家都受益。這就是道家之所長。”當然,他這是指的黃老學派那些人。

所謂黃老學派,是指以老子《道德經》所倡的“聖人之治”為主導思想的學者。而老子所言“古之聖人”,就是指黃帝、堯、舜那些古之聖賢。故而這派稱黃老學派。漢初張良所學的是這黃老學術!

而老莊學派實則以莊子思想為主,反對強權統治,追求個人的精神自由。因為莊子是老子的學生,故稱老莊學派。其傑出繼承者為西晉時的竹林七賢。當然,他們極大地影響了中國文人們的風骨,一不得志便掛冠而去,“且放白鹿青山下”般歸隱了。

其實自遠古以來,還有類思想家也被列入了道家的。他們就是以許由為代表的隱者。而這些人追求的卻是自己能自由自在地生活,百事不管,心寬體健,長壽延年。

只是由於他們這些人的思想都比較貼近自然,很多地方是相近相通的,故而都歸於道家去了。

而先秦百家,按諸多學者認為,許多學派都源於道家。司馬遷就認為法家是從道家派生出來的嘛!

但隨著漢武帝推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道家隱入民間,不再現身。而東漢張道陵依據道家學說在民間創立了五斗米教(因入教要繳五斗米,故稱五斗米教),即為道教。張道陵把“道”認為是一切的根本,這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

目錄
百擇仙錄原始時代的仙人輓歌劍出來,行吧下次再出來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