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武俠修真 > 自道的意思 > 第34章 何為大道

第34章 何為大道(第2/4 頁)

目錄
最新武俠修真小說: 神路無名山海精英榜劍蕩大楚:風雲決從絕世武神開始與白眉大俠當同僚的日子桃花天書渡風雲風雲鹿鼎記:開局一本九陰真經綜武:開局聖心訣,躺平就變強仙俠英雄傳快穿:大女主殺穿言情世界暢遊諸天萬界始於武當北涼王:從紈絝到天下第一鳳舞銀環紅顏劍影錄金庸武俠:開局獲得連城寶藏新劍影天涯帶著東方不敗求長生青樓顏羅錄靈仙界天尊

練畫符你也練會了,只是功力非一日之功,得以後積累。只是畫符時你要注意,以意領筆,筆劃之儘量要做到順暢由心!”

我認真地點了點頭,表示自己記下了!

他便一下子又挺和藹地笑道:“俊顏啊,這時日還早,不如我們研究下《道德經》?”

這意思還不明顯麼?又要我與他講《道德經》咯嘛!

我欣然答應道:“那好嘞!我接著前面往下講第十七章!”

於是翻到《道德經》第十七章,我便認認真真地講了起來:

“第十七章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貴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

本章老子從現實角度評比各種檔次的統治者施政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從而強調遵從民生自然而無為而治的重要性。

“太上,不知有之。”太上指最尊崇的統治者。此處老子指的是最好的統治者。“不知有之”是說人民對他的存在並不知道。這當然有點兒誇張,只是說最好的統治者施政根本不會去幹擾人民的正常生活,人民就感覺如同不知道他的存在一樣。可見,老子一直強調行政擾民是大忌啊!

其實,老子所說“太上”那樣的治理天下,就是他所推崇的無為而治的情況。據《帝王世紀》中記載帝堯之世,“天下太和,百姓無事,有五老人擊壤於道。觀者嘆曰:大哉!堯之德也!老人歌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耕地以食,鑿井而飲。帝力於我何有哉?”這《擊壤歌》後收錄在《詩經》的第一首。當然,這也是後面老子補充說明的“百姓皆謂:我自然!”的和諧社會之圖解。若按老子“循道行事謂之德”的觀念,這種行政方式可以冠之為“德政”!這個“德”可不是後來很多統治者自我標榜的“有德”,而是老子所言之“玄德”!

“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是接下來分的層次。說做得稍稍好點兒的,沒有架子,不欺壓百姓,還與民同樂,民眾還是能親近他們而給予讚譽。做得差的,端起天子威嚴,動不動就用強權,違背老百姓意願,強迫百姓按照自己的命令來執行,人民就畏懼他們。做得最差的,肆意妄為,嚴重損害人民利益,老百姓怨聲載道,就會蔑視並揹著咒罵他們。

這後面三種統治者施行的可以看成是仁政、獨裁暴政、苛政。最後兩種的結果歷史是反覆驗證了,的確如老子所說那樣。

老子所處年代可能還沒看到後面的情況,但他早就“知常”地預判了這些狀況與結果,不可謂不神也!老子補充指明為何後面三種情況不理想,更甚會弄得比較糟糕,原因就是統治者“信譽不足”,百姓不會信任他們。值得說明的是,老子所說這“信”是從骨子裡說的,是指統治者真正地為民著想,為老百姓好!非簡單的“信譽”“誠信”可言。

此處,老子還沒怎麼說“仁政”的問題,後面章就會提到“大道廢,有仁義。”。他始終覺得,仁義不過是為了掩飾統治者誠信不足的表現而已。最後兩種情況老子後面章節也有再提到的。比如“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這些就等解析到該章節再說。

最後,老子返回去又說了下“太上”之治之所以能形成不著痕跡就能治理好社會(也可以說成是為啥子“民不知有之”反而是“太上”)的原因,是因為他們相當悠然地“貴言”,很少發號施令(而遵從社會民生自然發展)。所以社會自然而然地安定、和諧發展。天下大治(即“功成事遂”所指之意)後,老百姓就都會說:“我們本來就那麼樣的!”

老子在此處的確還沒有好好展開來說清楚如何“無為而治”,給人們的印象反而有點兒消極怠工不作為的感覺,以至於好些人認為老子這是空想的社會理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

目錄
等了我三世的老婆修仙:我是人類,不是人族!李易陸璃我真不是太監啊最新章節線上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