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5 頁)
—正在增加中的“窮忙族”
“窮忙族”這個詞的誕生地——美國的情況又是如何呢?
2005年人均GDP達到42 101�3美元,可稱為全世界最為富庶的美國,但實際情況並不像人們想象的那樣。實際上在美國,有像比爾·蓋茨這樣的億萬富翁,但更多的人生活在不為人知的貧困之中。2001年11月美國經濟跌至谷底,隨後處於逐漸上升之中,但是人們並沒有真切感受到經濟復甦帶來的溫暖。
原本,美國的資本主義經濟體制最為徹底,國民間的收入差距也最容易形成。在美國,隨著政府不干涉國民個人生活觀念的滲透,各種社會保障制度都是以國民自我為責任人的理念設計制定的。因此,美國就不存在像日本政府提供最低生活保障援助這樣的政府援助制度。美國的社會保障制度都是根據老齡者、殘障人士、兒童等這樣的援助人群進行劃分的。低收入者,可以享受叫做公共醫療補助制的醫療援助制度的幫助。
但是美國1996年實施了福利改革,檢討了聯邦政府一直以來實施的政府援助制度,對於長期接受政府援助的個人,推行了自立促進、削減相關預算等政策。
那麼,在美國究竟有多少“窮忙族”呢?
根據美國國情調查局的統計數字,2001年小布什政府執政以來,經濟處於上升趨勢,但“窮忙族”的數字仍在增加。小布什政府確立了儘量縮小政府機能、促進民間合理競爭、活躍經濟、使國民富足的政治策略。但是在削減貧困人口上,其依然沒能使市場原理得到有效利用。
2005年相較於2003年,美國的“窮忙族”減少了一些,但是掙扎在“貧困線”上的人數依然保持在3 695萬人的較高水平(2004年是3 704萬人)。所謂的“貧困線”即是指在衣食住等方面,維持市民最低生活保障的收入水準。美國“窮忙族”佔到勞動者總數的(2004年是)。
從地域上看貧困率,貧困人口最多的區域是密西西比州(貧困率達到)和路易斯安那州(達到),這兩個州在2005年遭受卡特里娜颶風的打擊,貧困階層進一步擴大。密西西比州由於貧困人口眾多,公共醫療補助大量支出,政府財政可說是不堪一擊。
另外2005年的“貧困線”界定標準是,3人家庭年收入15 577美元,4人家庭是年收入19 971美元。
“窮忙族”中的大多數都受低收入所累,不可能為無法預知的情況作好完全的準備。實際上,隨著貧困階層的擴大,沒有加入醫療保險的人數也在增加。2005年較前一年增加了2�8%,達到4 657�7萬人,佔勞動者總數的15�9%。
為了讓國民參加醫療保險,美國以州為單位推出了全民加入醫療保險的政策。美國的馬薩諸塞州在2006年4月,頒佈了一項法令,規定截至2007年7月,全州居民務必加入全數醫療保險。由於貧困不能加入的,由州政府提供援助金。
txt小說上傳分享
從“窮忙族”到流浪漢的淪落
“窮忙族”日益增多,有一些則淪落成了流浪漢。
根據厚生勞動省對日本全國流浪漢的統計數字顯示,2003年1~2月全國流浪人口有25 296人,比上一次調查(2001年9月末)增加了1 206人。
探尋近年來流浪漢激增的原因不難發現,經濟不景氣導致的失業人士淪落為流浪漢的例子不在少數。
流浪漢大多沒有固定的住所和職業,雖然他們也想盡早擺脫在公共場所住宿、生活的狀態,但是由於被僱用的機會少之又少,沒有專業技能,又存在健康以及心理上的問題等各種原因,他們無法順利脫離流浪的生活狀態。
日本政府為了抑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