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宣德(5)(第2/6 頁)
當下的眼光來看,波斯只有銅鐵可貪圖,而大明朝如今根本不缺銅鐵。
勳貴武將之所以能經久不衰,主要還是他們和天家繫結太深。
“戶部調錢三百萬貫,告訴太子,朕不要他的軍報,朕只要波斯!”
當朱瞻壑說出這番斬釘截鐵的話,群臣便知道沒戲了。
宣德二十五年九月初二,涼州衛、燕然衛等部隊經過長達十天的準備,在王燾率領下,突然對山脈西部肯因山發起攻擊。
冬月初二,太學研製的後膛針發槍實驗合格,正式投入生產,朱瞻壑賜名為“宣德式”步槍。
也正是因為如此,明軍不管南路還是北路,兩路大軍都因為無法攻破防線而與帖木兒陷入了僵持。
隨著氣候轉涼,明軍迎來了最適合己方作戰的寶貴機會。
“不如同意兀魯伯的要求,天軍暫退河中,反正河中廣袤土地與礦藏已經到了朝廷手中,消化河中最少需要幾十年,不必著急攻入波斯。”
八月初二,朱瞻壑下詔天下,蠲免各災區所欠稅糧,同時調撥六百萬貫錢,從湖廣、江西、渤海、遼東等地購買糧食一千四百餘萬石前往受災地方平抑糧價。
藉助士氣,朱祁鉞一舉攻破兀魯伯佈置的兩重防線,戰事在八月下旬進入了最激烈的第三重防線爭奪戰。
此役時間長達二十二個月,明軍共擊斃、擊傷帖木兒軍隊四十餘萬人,摧毀帖木兒軍隊火炮七十餘門、俘虜帖木兒軍隊火炮一百四十一門。
于謙站到了主戰的位置上,他不僅表態,還以“可斬”二字,將自己推上了風口浪尖。
這又是賑災,又是購買災田均分,又是遷移四十餘萬災民前往北庭……
經過數天激戰,王燾不僅攻佔了肯因山,還攻克了肯因山以東的麥兀鷲山峰。
西側陣線的丟失,讓兀魯伯陷入瘋狂。
宣德三十一年四月,朱祁鉞教令六部,勒令天下官員百姓不得稱呼“土民”、蒙古、色目、白衣等類稱呼。
七十二衛軍戶,半數戍西海,半數戍波斯。
經過整整七天的激烈戰鬥,明軍將兀魯伯徹底擊敗,兀魯伯本人率領不足六萬軍隊倉惶而逃。
朱瞻壑調國庫五十萬貫賑災,另調二百萬貫令各司築海堤,以防海溢並利洪水入海。
“這一戰過後,帖木兒國內恐怕很難再抽調出如此數量的青壯了。”
趁這個機會拿下河中、波斯等地,安西和北庭就會成為後方。
“爾等如此怯戰,也難怪下方屬國會越來越輕視天朝。”
宣德三十一年七月,朱祁鉞採納二甲進士李東陽奏言,教令六部會議,於南直隸、浙江、江西、湖廣等人口稠密處徵軍戶七十二衛。
宣德二十九年,日本擊敗弗朗機等國,佔據迦納等地區。
“陛下,臣兵部尚書于謙有事啟奏!”
隨著朱祁鉞與戚贇在克爾登匯合,明軍的補給問題變得不再是問題。
“如何不能放棄波斯盛產的不過就是銅鐵罷了,而朝廷根本不缺銅鐵。”
“好了……”
在朱祁鉞的勸說下,朱瞻壑發行七千萬貫建設國債,用於對安西、北庭、河中的工業建設,以及波斯、西海的戰後建設。
眼看國庫之中僅存不足三千萬貫,波斯的戰事也成為了廟堂上掌握權力之人的焦點。
隨著四十餘萬青壯被明軍全殲,撤回西部的兀魯伯不僅要面對外部明軍的步步緊逼,還要面對內部的動盪。
朱瞻壑一席話說完,群臣總算止住了退兵的聲音。
宣德三十年六月,七十四歲的宣德皇帝朱瞻壑搬往大明宮居住,並撥內帑二百萬貫闊修大明宮。
現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