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部分(第4/5 頁)
山頂瞭望著全寨的景物了。
吐納著純淨的空氣,袁本初伸了一個懶腰,看著太陽昇起,照耀著吊腳樓,大多數村民都起來忙活了,便下山回到了馬家。
馬母在下層喂著黑豬娘和小豬崽,看到袁本初後,露出和藹可親地笑容,說道:“袁本初你起這麼早啊?小綠去喊你吃油茶,還以為你去哪了呢。”
“習慣了,伯母,這就是小黑豬崽?”袁本初觀察到了長到10-20斤的黑豬崽,如今已經要新增些米粥作為輔食了。
比普通的白豬健碩了不少,眼珠子提溜地轉,分外機靈。
“是啊,我們留了兩頭母豬呢,這不一起下了兩窩,孩子們的學費有著落了。”養母豬下崽其實比純養屠宰豬要賺得多,適應於馬家這種養殖戶。
成本花費的較少,等於是飼養兩頭成年豬,一般餵養的都是自家養的蔬菜、米糠之類的。
袁本初從錢包裡拿出三千塊,交給馬母,說道:“這些小黑豬我都要了,您看五千夠了嗎?”
其實他粗略一算,三千差不多了,多出幾百塊就當是飯錢了,不佔人便宜是他的原則,相對於貧苦家庭來說的。
小黑豬的按照市場價應該是6-8元左右,10多斤一頭,就算是一百一頭,那也只是2000多而已,3000當是個友情價吧。
“不,不,這太多了,還是等老頭子和你仔細算算,不能虧了您啊!做生意都不容易。”馬母拒絕道,跟錢扯上關係,一般是馬父負責,不敢隨便應承。
“您就收下吧,我會跟伯父說清楚的,多出的幾百當是我的住宿錢,而且還是勞煩您多餵養幾天,這個辛苦費可不能不給。”袁本初說完,不等馬母擺手,硬塞了過去。
其實這批豬崽在當地販賣的話,不會一次性要完,最多幾頭幾頭地賣,而且分外麻煩,單價會被壓到很低4。8-5。2左右,而袁本初的價格則很公道。
袁本初的行為得到了馬母的認可,覺得這年輕小夥子通人情世故,懂得為人處事的道理。
樂呵呵地把三千大洋收進了懷裡,侗人很講誠意,袁本初不怕馬母貪墨了這三千而不給豬崽。
正事辦完了,袁本初並不急於趕回龍城,打算多玩幾天,放鬆下精神,勞逸結合才是王道啊!好不容易來一趟,匆匆路過那行?
上樓喝了幾碗油茶,第一碗幹喝,苦澀的味道很重,提神醒腦,第二碗則伴著米飯吃,第三碗新增了些蔬菜、肉之類的。
侗家人,幾乎每天都要打油茶,喝油茶成了侗族人每日必吃的“飲品”。馬父、馬母在袁本初之前就用完了早餐,馬母餵豬,馬父則是山上放羊、放水牛了。
在村子裡基本上家境殷實些的會養山羊、水牛,作為一種固定資產,彰顯了主人家的經濟基礎。
山羊會有五、六頭,而成年的水牛幾乎只有一頭,牛是侗族人的圖騰,鮮少宰殺,基本是自然老死,作為一個勞動力來飼養,而且每逢侗族人的節日,“三月三”自家的水牛那可是要上戰場的!
鬥牛!每年都會產生一頭被封為牛王的水牛,不僅能獲得寨內人的敬佩,且有一定的獎勵。
這餐只有馬小綠與袁本初一起吃,她添茶水,袁本初添陰米、紅薯粒,其樂融融。
放牛、羊迴歸的馬父,聽了馬母收了袁本初的豬崽錢,覺得有些欠妥,也不好多說什麼,只好說道:“袁老闆難得來一趟,今天我們殺一頭山羊吧!”
宰殺山羊是侗族人接待賓客的最高禮節,而馬父家裡的山羊只有區區四頭,殺一頭少一頭呀。
馬母不是吝嗇之人,點頭說道:“嗯,家裡該熱鬧熱鬧了,今天小紅、阿信週末放假,正好一起。”
“嗯,我關好了牛和羊,挑頭肥美的山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