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徹(第2/5 頁)
皇曾派張騫出使西域,試圖與遷徙到西域的匈奴世仇大月氏結成軍事同盟,可惜張騫未能說服大月氏聯合漢朝。朝中主戰派大行令王恢向新皇提出了馬邑之謀——試圖利誘匈奴軍臣單于入境,在馬邑谷中設伏滅之,新皇批准了,但該計劃因行動不周而沒有成功,王恢下獄後自殺,此後匈奴斷絕了與漢朝的和親,更加頻繁地入侵漢朝邊塞。主父偃、嚴安等新皇近臣提議恢復與匈奴和親,以換取國家的穩定,但新皇並未對匈奴讓步,而是果斷提拔衛青、霍去病北擊匈奴。”
“衛青將軍從小做牧童,在平陽公主府中為騎奴,後因姐姐衛子夫被選入宮,而受到新皇青睞,被提為建章監、侍中,並常隨新皇外出圍獵,新皇也漸漸看出衛青的才華。元光六年,新皇任命衛青為車騎將軍,分派四路出擊:衛青將軍出上谷而出、騎將軍公孫敖從代郡出兵、輕車將軍公孫賀從雲中出兵、驍騎將軍李廣從雁門出兵,四路將領各率一萬騎兵迎擊匈奴。衛青將軍第一次出征就敢深入險境,直搗匈奴祭天聖地龍城,並在龍城之戰中首虜匈奴七百人,而另外三路,兩路失敗,一路無功而還。新皇看到只有衛青勝利凱旋,於是封他為關內侯。”
“元朔二年,匈奴大舉入侵上谷、漁陽;他們先攻破遼西,殺死了遼西太守;又打敗漁陽守將韓安國,劫掠百姓兩千多人。新皇派李息將軍從代郡出擊以此吸引敵軍;衛青則率大軍進攻匈奴盤踞的河套地區,衛將軍採用迂迴側擊的戰術,一路向西繞到匈奴軍的後方,並迅速攻佔了高闕,這下就切斷了駐守在河套地區白羊王和樓煩王同單于王庭的聯絡;而後,衛青又率精騎飛兵南下進到隴縣西,形成了對匈奴白羊王、樓煩王的包圍之勢。此一戰漢軍活捉匈奴數千人,奪取牲畜數百萬之多,牢牢控制住了河套地區,河套地區水草肥美,形勢險要,新皇就下令在此修築朔方城,並設定朔方郡、五原郡,又自內地遷徙十萬人到兩郡定居,同時還修復了秦時蒙恬所築的邊塞和沿河的防禦工事。”
“元朔五年,新皇又命衛青率領三萬騎兵從高闕出兵,衛尉蘇建為遊擊將軍、左內史李沮為強弩將軍、太僕公孫賀為騎將軍、代國相李蔡為輕車將軍,他們都隸屬車騎將軍衛青;大行(負責外交的官職)李息、岸頭侯張次公將軍則從右北平出兵,各路漢軍一同出擊匈奴。匈奴的右賢王正對著衛青等人的主力,他認為漢軍不能到達此處,便喝得沉醉;夜晚時分,漢軍神兵突至,包圍了右賢王大部;右賢王大驚,連夜遁逃,獨自同他的一個愛妾和幾百名精壯的騎兵急馳突圍,向北而去;輕騎校尉郭成等追趕了數百里,也沒有追上。此戰,漢軍俘虜右賢王的王孫十餘人,俘虜匈奴男女一萬五千餘人,牲畜達千百萬頭。隨後,衛青率大軍凱旋而歸,新皇接到戰報,派特使捧著印信,到軍中拜衛青為大將軍,加封食邑六千戶,節制諸將,位更在丞相之上。衛青的三個兒子也被新皇封為列侯:長子衛伉為宜春侯,次子衛不疑為陰安侯,幼子衛登為發乾侯。衛青上表辭封,並推功於眾將士,此役中,隨從衛青作戰的公孫敖、韓說、公孫賀、李蔡、李朔、趙不虞、公孫戎奴、李沮、李息、豆如意等都受到新皇的封賞,得封侯爵。”
“元朔六年,衛青大將軍指揮公孫敖、公孫賀、趙信、蘇建、李廣及李沮六將,分領六路大軍,自定襄出發,北進腹地數百里,斬匈奴首數千級而還。戰後全軍返回定襄休整,一個月後再次出塞,又斬獲匈奴軍一萬多人。但蘇建、趙信所部三千餘騎遭遇單于主力,趙信力戰後領兵投降匈奴,蘇建獨自逃回。而年僅十八歲的霍去病被新皇任命為剽姚校尉,這次也隨大將軍衛青出擊匈奴,第一次統兵,霍去病與輕勇騎八百直棄大軍數百里,一戰斬殺了匈奴單于伊稚斜的祖父輩籍若侯產,並俘虜單于的叔父羅姑比,新皇割南陽郡穰縣的廬陽鄉、宛縣的臨駣聚為冠軍侯國,並封霍去病為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