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你有過牆梯,我有張良計(第1/2 頁)
夏侯蘭連聲稱是,隨後兄弟兩人又在父親的墓前重重磕了三個響頭。
夏侯博雙手抱拳,鄭重的說道:“父親大人與各位父老鄉親,我夏侯博將來一定將能臣氐的人頭帶來,以祭諸位在天之靈。”
在夏侯兄弟父親的墳墓後面,還有一排排老墳,皆是當年與他們父親一同戰死的同村男丁。
夏侯兄弟又來到其他人的墳前,向每個逝去的故人皆重重磕了一個頭。
沒有他們的誓死保護,是不可能拖到漢軍前來救援,他們這些未成年的孩童也勢必會被屠戮。
當晚,兄弟二人皆住在家中,秉燭夜談了一宿,僅僅睡了不到兩個時辰。
次日,天明。
夏侯蘭突然驚醒,發現自己的兄長已經不知去向。
他不由得微微苦笑,兄長定是害怕別離,於是趁自己尚在熟睡之中的時候,就悄然向西北而去,投靠幷州刺史劉玄德。
…………
此時的劉備還不知道有一位報恩的勇士準備前來相投,他正與張良一起巡視雲中郡沙陵湖的水利工程。
張良的家族五世相韓,祖父張開地,連任韓國三朝宰相。父親張平,亦繼任韓國兩朝宰相。
當初,韓國為削弱秦國國力,施展“疲秦”之計,派遣戰國末期水利專家鄭國前往咸陽遊說秦王嬴政,讓秦國把大量的人力和財力用到修建水渠上,使之沒有精力和時間攻打韓國。
鄭國深知此去很可能沒有回頭路,當時張良的父親張平已逝,張良尚且年幼,鄭國將自己水利工程學的技術經驗刻到竹簡上,留作傳承之用,交給了張良的族人。
張良憑藉當年鄭國留下的寶貴經驗,結合這個時代新的技術,開始在沙陵湖大展宏圖,興修水利,已經初見成效。
“如今雲中郡人來人往,呈現出如此勃勃生機,皆是子房之功也!”劉備看到如此多百姓雖然忙碌,但是臉色卻充滿喜色,不禁老懷大慰道。
如今的劉備麾下,治國人才實在乏善可陳,張良當年好歹充當過蕭何的副手,一起為大漢治理出謀劃策過。
改革後的幽州已經越發的興旺,他這段時日一直在研究幽州的改革方案,吸取經驗,為幷州改革做準備。
他覺得幽州主政者成立自己的建築團隊,真乃一舉三得的事情。
一來,組建官方的建築團隊會招聘大量的工人,解決部分百姓的就業問題。
二來,一經招募的工人會進行專業的培養,如此一來,無論是興修水利還是搭橋建房,極大的減少出現豆腐渣工程的機率。
三來,有了政府自己的建築團隊,當地百姓的徭役也會減輕許多,輕徭薄賦不正是每一位明君的終極夢想嗎?
當然,想成立一個龐大的建築團隊並非易事,光是每個月支付的俸祿就是一大筆開銷。
幽州能如此做,是因為他們有大漢便利店的收入,以及開發了沿海的資源,在沿海成立了多個海鮮食品加工廠。
即使如此,現在的府庫也有些捉襟見肘。
不過,以張良的智慧,也不是完全沒有辦法。
正所謂你有過牆梯,我有張良計,真正的張良計!
而張良的計策,就是準備在河套平原上成立自己的馬場。
幽州的東部瀕臨大海,有天然的海洋資源。
陰山以南,幷州的中北部,位於河套平原上,則是天然的牧場。
沙陵湖附近來來往往的百姓之所以滿臉喜色,正是因為他們都是透過官方招聘,進入建築團隊的工人。
他們不但成為政府的編制,還有不斐的收入,而且進入編制後,普通的徭役也會盡可能的減少,加上幷州在劉備的申請下,暫時取消了人丁稅,如何不令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