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社學一日(第2/2 頁)
,也要參拜先生,一揖便可”。
秦鳴鶴聽罷忙是站起身施禮,其他孩童手忙腳亂的跟著站起行禮,周夫子使了義手回禮,便讓眾童落座。
“求學則要先學字,識過字,則可自讀,自讀可知禮明理”,周夫子舉著一本書搖了幾下,“今日便先學雜字”。
等夫子說完,就見幾案下孩童有些懵懂,孩童們的桌上既無書又無紙,倒是人人有個石硯。
周夫子不禁搖了搖頭,這鄉間就是不如縣城,即是求學怎可無書?難道還需他抄了書發給學童?
心中恥笑,束脩給了也不過才幾錢幾分,果然是不通禮數。
周夫子一番琢磨,料定鄉民請了自己多半是讓孩童識些字罷了,心中有些淒涼又有些懊悔,當下也就嘆了一口氣,展開書道,“爾等且隨我念”。
“天雲雷雨(yi),日月鬥星(xin),江山水石,路井(zhen)牆(chang)城(qing)......”周夫子也不管孩童跟不跟的上,自顧自的搖頭晃腦,平仄仄平。
秦鳴鶴知道周夫子讀的是四言雜字,可他也不取書,只是跟著流,荀玫瞅了秦鳴鶴一眼,默默的將書放到了書袋。
朗朗書聲穿過窗欞,與大和尚的早課誦經聲混在一起,駕著幾縷檀香慢慢飄遠,越過隔斷,漫到了門外,唬的路過的村人都放輕了腳步,怕打擾了菩薩和讀書種子。
周夫子看似是在盯著書念,實際上不過是藉著書的掩飾打量下面的孩童,藉機觀察有沒有聰慧知機的。
讀了兩刻,周夫子基本確定秦鳴鶴和荀玫是讀過書的,而其他孩童不過是來充數的,堂中瞧著也就他倆坐姿端正,跟念用心。
周夫子心中默唸,“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師,因材施教也”,放下書本對著眾生道,“且去鬆快吧”。
話音剛落,七八兒童如揭了符咒的小妖,雙眼靈動,雙臂高伸,雙腳加了彈簧,蹦起四散而去。
或是去打瓦,或是去踢桐球,或是湊堆眉開眼笑密謀,無一刻消停,觀音庵裡如同搗了麻雀巢,一時間嘰嘰喳喳不絕於耳,就是大和尚的誦經聲也是斷了片刻,就是不知觀音大士惱還是不惱。
秦鳴鶴婉拒了“總寨主”朱小郎的“劫掠”之請,從書袋裡掏出仿寫去找周夫子討教。
秦鳴鶴昨夜便想過,周夫子雖說不是秀才,可他畢竟經年累月的學文練字,又對科考了解至深。
比起家裡的秦老漢和秦二壯來說自然是好上太多,如今藉著批仿的由頭,說不得既能入了他眼多得傳授,又能多瞭解些當今的世道資訊。
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
————
桐球:明中期兒童玩具,用成年梧桐木雕刻而成,富家孩童多是雕有花紋,貧家則是唯圓即可,一種流行南北的遊戲。
打瓦:自唐宋流傳,瓦片豎立隔一定距離,用另一片破瓦擊碎,和現代打石片類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