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頁(第1/2 頁)
殷浩對姚襄的算計屢試不成,卻依舊迷信暗殺的作用,他又收買前秦的大臣謀殺苻健。也是湊巧,恰好苻健誅殺在內作亂的大臣,駐守洛陽的前秦將領出奔。殷浩以為苻健已死,便於晉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率軍從壽春北伐,要命的是這回他居然讓姚襄擔任前鋒。(殷浩難道以為姚襄得了他的軍隊,壯大了勢力,還會感激他,為他賣命麼?真想不通這樣的人也能在東晉朝中成為一把手的人物。)
姚襄正愁沒機會報仇,他率部先行,在山桑(今安徽蒙城一帶)回兵邀擊殷浩,殷浩措手不及,&ldo;出師未捷身先敗&rdo;,死傷人馬一萬多,糧草武器全成了姚襄的戰利品。
殷浩的失敗當在桓溫的意料之內,他不失時機地又上一道奏章,要求把殷浩撤職查辦。晉穆帝再不理睬已說不過去,只好把殷浩撤了職,同意改由桓溫領兵北伐。
但事隔幾年,北伐的最佳良機已經失去,躊躇滿志的桓溫所面臨的北方局勢的確不好收拾。收降了原後趙關東大部分地區的慕容俊和征服了關中各個軍閥割據勢力的苻健先後在晉穆帝永和八年(公元352年)稱帝。一向奉東晉為皇室正統的前燕露出了它的真面目,當東晉使者再度出使前燕時,得到的答覆是:&ldo;回去告訴你們的天子,我為中原士民所推,已經在這裡稱帝了。&rdo;
中華大地重又歸復三國鼎立的局面,與從前不同的是,這一次的三個國家倒了個個兒,北方兩強對立,南方一弱獨存。三國之中,鮮卑人建立的前燕實力最強,當年慕容廆老英雄在遼東塞外縱馬射獵的時候,恐怕不會想到自己的子孫也有問鼎中原,龍旌帝服的一天吧。
慕容鮮卑的故事遠未結束,但十六國時代的主角卻正在悄悄地轉移。在接下來的秦燕爭雄中成長起來的一代英傑,將使之前的眾多風雲人物黯然失色。
---------------
十七 慕容恪擺連環馬陣(3)
---------------
堅採取的民族政策看似摧毀了他和他的帝國,但從某個角度來看不能不說是中華文明邁向新輝煌的歷史進步。然而黃仁宇先生以數位化的論據指出當時中國分裂之必然,則依然可信。苻堅即或能成功,也只能是司馬炎式的成功。中國的長期穩定與發展,尚待時日。然而當日戰事的結果,卻使得中華南北世界以最痛苦的狀態度過這一世紀的最後二十年。這些恐怕是古戰爭對今人最大的啟示。
第三部 淝水之戰
桓溫沒有輕易進軍,沒有利用士氣高漲的機會一鼓作氣消滅前秦。桓溫有他自己的想法,當然也有客觀原因,比如出兵子午谷的司馬勛被前秦丞相苻雄候個正著,打了敗仗,這使桓溫動搖了取勝的信心
---------------
一 桓溫北伐
---------------
東晉太元八年(公元383年)十一月,坐落在淝水西岸的壽陽城(也就是今天的安徽壽縣一帶)。一個身著戎裝將軍模樣的人緩緩地登上城頭,放眼遠眺與壽陽隔岸相對的東晉軍隊的大營,在這樣的非常時刻,無論是他指揮下的數十萬將士,還是對岸大營中的東晉士兵們,誰也無法預測自己將來的命運會是什麼。&ldo;將軍&rdo;想得更多的或許是如何消滅江東殘存的司馬氏的政權,但他所發動的這場戰爭的意義已經遠不止關涉到江南百姓的生死存亡,而將決定中華民族邁向何方,甚至是整個漢文化圈的未來命運。
這位將軍是誰?我想自不必我在此多說。這場一觸即發的戰爭,便是日後震驚中外(我覺得用這個詞並不算過分)的&ldo;淝水之戰&rdo;。關於這場戰爭的來龍去脈,還是讓我們從三十年前的另一場南北戰